以云比喻生死之暗昧。佛教以惑、业、苦等三道为生死流转之因果,此三道能遮覆本性,犹如云能覆盖虚空之日月。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二下):“慧日照世间,消除生死云。”[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 p206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所受皆无因缘见】 p07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一页云: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所受,皆是无因无缘。此...(术语)女人者为戒垢法之原因,故于因中说果,称女人为戒垢。智度论三曰:佛言:女人为戒垢。女人非戒垢,是戒垢因...梵名 ārya-prajā-pāramitā。又作慧波罗蜜菩萨。为十波罗蜜菩萨之一。位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中,虚空...(经名)一卷,唐不空译。异名五字咒法。说五字文殊之修法。...法琳,俗姓陈,原籍颖川。他的远祖曾到襄阳做官,因之留寓该地。他生于陈宣帝太建四年(572),年少即出家,游历金陵...子题:禁戒、半月半月说 含注戒本·戒经序:“如来立禁戒,半月半月说。”(含注戒本卷上·二·二) 戒本疏·释戒经...【清净出离道】 p0961 雑集论九巻十四页云:清净出离道者:谓圣八支道。由从此后,为令修道所断烦恼、永得清净;修...(名数)一名想苾刍,身为俗人,尚未受具足戒,自称为苾刍,是为名想苾刍。名从想生,或能生想,故言名想。二自称苾...(名数)法界有十种之甚深。...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一者、如实空镜 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非觉照义故...【五见名见】 p0263 大毗婆沙论九十五卷二页云:五见者:谓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问:何故此五、说...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与人斗争、计较,寿命长只是累积更多恶业罢了。 频婆...久远以前,有五位沙门在波罗奈国的深山中隐居修行。这座山地处偏僻,离城有四、五十里之远,比丘们每天到城里乞食,...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或者讲妄想...
池草师兄出生于中医世家,几代人在行医过程中,记录下不少医案,偶尔也记述一些在行医过程中碰到的因果故事。其中一...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常有钱,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敌国、富甲天下的形容最为恰当...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是非麻烦,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们往往采用火上浇油的方式,结果事与愿违,徒生烦恼。 寺院中常...
我们修行也很痛苦,要减少休闲的时间来听课,减少休闲的时间来拜佛,参加佛七、佛一,但是修行的痛苦是有意义的,可...问:禅语中常提到脚跟下或看脚下,它是否叫人要步步踏实,注重当下眼前,不要耽于过去或幻想未来? 师:的确是这个...
生死云
【佛光大辞典】
上篇:生死野 | 下篇:生死园 |
(术语)道为化道,谓教化他也。观为空观,谓自观空理也。自住于空理而向他行化道,谓为道观双流。是菩萨之正行也。...
所受皆无因缘见
戒垢
般若波罗蜜菩萨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
法琳(572—640)
如来立禁戒半月半月说
清净出离道
四苾刍
十甚深
觉体四相
五见名见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国王与龙
守摄诸根食知自节

销我亿劫颠倒想

老中医所遇的因果业报

悭贪吝啬转世为盲儿

为何要在是非烦恼面前去争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