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应于善恶之业而来苦乐之果报也。经名有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六师外道。于日本玄睿之三论大义钞卷一中,载有“二三邪徒”一语,系指六师外道而言。六师即:富兰那迦叶(梵 Pū...(术语)观道谛而得之智,又,断迷于道谛之见惑之智也。...(术语)戒之七聚,又曰七篇。寄归传一曰:局提法众遂广彰守七篇。...诤,烦恼之异名。无诤智,即能令诸有情不生贪瞋痴等烦恼之智。唯有阿罗汉及佛具有此智。[俱舍论卷二十七] p5137...(术语)法华经妙音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同药王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陀罗尼者,总持不失之力用也。就...亦名:大界 子题:人法二同、法食二同、法同食别、避难界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大界者,谓僧所常行法食二同(人法...(术语)对于所现之化身,而称能现之本身为本地。能现所现,相望重重,故本地亦重重而不一定,唯佛之实相法身,即穷...又作意愤恚天、愤恚天、意相愤怨天。通常与戏忘天并称。谓此天意愤增上,至死方消。瑜伽师地论卷五(大三○·三○○...(术语)菩萨之大戒。对于小乘之粗戒而言妙戒。...在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道之中,以生于人界为最胜生;又于人界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足...【垢清净十相】 p0882 瑜伽七十四卷二十页云:云何垢清净十相?一、远离懈怠垢而行惠施。谓或内、或外,或近、...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一定比别人重,因为分别的我法二执最需要第六意识的分别,...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当然,如不依对治力,业不会有丝毫的减弱,定要毫厘不爽地感果...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少恼, 所以学到观念、方法后,一定要经常练习,才能达此目的...
今天,第二个七又下来两天了。打七期间就是在用功办道,看这个念佛是谁的话头。可是,我发现有的人心用错了,怎么用...一进大学,蔚儿就觉得和同宿舍的梅梅很有眼缘,就主动和梅梅接近,很快两人就成了形影相随的好朋友。 可有一天,两...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这个不讲,没有人晓得到底犯有多...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讲到禅宗,往往使人联想到棒喝,好像禅宗与棒喝,是不可或分的事一样,其实,棒喝只是禅宗宗师们教授法运用的一种,...
应报
【佛学大辞典】
上篇:应理圆实宗 | 下篇:应颂 |
【缘起及缘已生差别】 p1305 俱舍论九卷十五页云:论曰:诸支因分,说名缘起。由此为缘,能起果故。诸支果分,说缘...
二三
道法智
七篇
无诤智
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摄僧大界
本地
意愤天
妙戒
最胜善身
垢清净十相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业的四种对治力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层妄想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