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陀罗尼门诸部要目之略名。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毗钵舍那Vip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于谛理不动也。此...(术语)就法相宗以心心所等五法观为唯识言之,观第五之无为法,即圆成实性,此谓识为实性之唯识也。唯识论七曰:识...阿毗跋致之菩萨。阿毗跋致,华译不退,即于无上菩提不再转退。...(一)(682~769)唐代牛头宗僧。润州(江苏)上元人,俗姓王。二十三岁时,受业于庄严寺,随侍金陵牛头山六世智威之...(986~1039)宋代禅僧。全州清湘(广西桂林)人,俗姓李。少为儒生,潜心举业。二十二岁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梵语 nāmakāya。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名,指表诠自性之名字、名目等;身,有积聚之义。即积集二名以上者,称为名...(术语)入Ta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曰:一切法如如,不可得故。从Tathatā真如释之。文殊问经曰:称多字时,是真...【四王都】 p0404 瑜伽二卷十二页云:又持双山,于其四面有四王都,东南西北随其次第。谓持国、增长、丑目、多闻四...任持增上者,谓风轮等,于水轮等器世间,于有情世间大种,于所造诸根,于诸识如是等。引发增上者,谓一切有情共业于...即禅定。禅定时,虑念寂静,称为寂念。圆觉经(大一七·九一八中):“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p4503...(术语)谓每半月末日及六斋日可受持八戒斋之日也。杂阿含经四十一曰:于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 正知,在《广论》讲时存正知,就是说在吃饭的时...
古来人跟我们这样讲的:顺境,你可要注意了,这很危险,容易堕落;逆境是增上缘。古人形容顺境与逆境是怎么比方呢?...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有着高下之分天渊之别。现代商品社会以鼓动人们的消费需求来推...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情的声音,是指有明了性的鸟类所发出来的法音。以下讲到没有明...问: 按照农村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那学佛人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是有这个习俗,不仅是农村...问: 请问业是因缘生吗?本性是空吗? 大安法师答: 业是怎么来的?一般讲三障愿消三障诸烦恼,惑业苦。由于我们有...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的我执相貌。第七意识的我执,它...
诸部要目
【佛学大辞典】
上篇:诸通 | 下篇:诸尊别行护摩秘法 |
辽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间契丹族统治着中国北部地区建立耶律王朝时代的佛教(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号辽...
止观
识实性唯识
不退菩萨
慧忠
楚圆
名身
多
四王都
任持增上
寂念
法斋日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逆境是当头棒,顺境叫脑后针

有五根,何等为五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业是怎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