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Anna,山名。译曰饭。见普曜经七,翻梵语九。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共业】 p0317 集论五卷五页云:云何不共业?若业、能令有情世间种种差别。或复有业,令诸有情、展转增上。由此...【行清净】 p0608 瑜伽七十卷二页云:云何行清净?谓深信所犯、有不爱果。若行,若住,系念思惟;终不故犯。设...【如来劝诸声闻请他说法】 p0583 瑜伽九十二卷二页云:复次由二因缘,如来自言其年衰暮,身力疲怠;劝诸声闻,...(术语)法王之宝位也。谓密教之大阿阇梨位。宋僧传(一行传)曰: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属大乘起信论所立二真如中之“依言真如”。如实,真如之异名。如实不空,谓真如自体具足无漏清净之功德,故称为如实...(术语)对于色光有智慧光非心光之称。心光者,自佛之慈悲心所照之光明也。离平常之光明即色香,而非别有心光。观念...(术语)梵语,邬波驮耶Upādhyāya,译曰亲教师。亲受教之师也。略曰亲教。旧所谓和尚也。寄归传三曰:邬波驮耶,...凡十卷。又作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明代僧密云圆悟(1566~1642)着,侍者真启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圆悟之法嗣...指大乘佛教在印度即发生二大教系,对于诸法体性究竟为“空”或“有”,因主张不同而引起之论争。龙树、提婆之教系,...【善知六处便能引发广大威德】 p1150 瑜伽七十七卷十七页云:世尊!云何修行引发菩萨广大威德?善男子!若诸菩萨、...(术语)禅僧为修行旅行也。祖庭事苑八曰:行脚者,谓远离乡曲,脚行天下,脱情捐累,寻访师友,求法证悟也。所以学...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然平日则区区趋名竞利,虽百钱之物,亦不肯弃舍,而不自爱其身,何哉?或责以盗窃,或呵以禽畜,则怫然而怒,有至...作为在家的佛弟子,除了五戒之外,对于子女,应当善尽抚养的教育之责;子女对于父母应该孝顺忠实,不得浪费父母的财...
学佛的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不想执著,不想烦恼,这么容易吗?离得开吗? 咱们比较而言,现在我们比社会上的人为名...
东晋末年,在长期的分裂与战乱中,随着慧远大师的到来,一朵光彩夺目的大白莲花在古老的庐山蓦然绽放。白莲社的诞生...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示:比丘们!当行慈心,广布慈心,因为修行慈心,所有瞋恚的心...
在此世间,每一个众生都在追求着安乐,为什么会不期而遇种种痛苦呢?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颂》中回答说:苦因于惑业,...
第一集:乱世孤旅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人总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许因为一个人,也许因为一件事,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情绪的低落,既会影响生活,也会影响...
頞那
【佛学大辞典】
上篇:羯逻蓝识 | 下篇:頞悉多 |
梵名 Avgada。又作因羯陀、因竭陀。为十六大阿罗汉之第十三。此圣者与其眷属一千三百阿罗汉住于广胁山中,护持正法...
不共业
行清净
如来劝诸声闻请他说法
法王宝
如实不空
心光
亲教
辟妄救略说
空有论争
善知六处便能引发广大威德
行脚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生死的大事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处世原则》

想求的求不到,想舍的又舍不脱

东晋士大夫的净土情怀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