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又云瞋恚。三毒之一。梵曰讫罗驮Krodha,于苦与苦具憎恚,谓之瞋。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瞋?于苦苦具憎恚为性,(中略)瞋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大乘义章五本曰:“忿怒为瞋。”遗教经曰:“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决定毗尼经曰:“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瞋恚,以违害大慈莫过此故。”往生要集中曰:“或处经云:能损大利无过瞋,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广劫所修善。”(同指髦钞曰未知何说)。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死有】 p0618 俱舍论九卷二页云:四者、死有。谓最后念、次中有前。 二解 发智论十九卷十六页云:云何死...【十胜行】 p0102 成唯识论九卷十三页云:十胜行者:卽是十种波罗蜜多。...【常转】 p1011 瑜伽八十二卷十四页云:云何常转?谓穿穴已;复还净处。...谓彼彼有情。即于彼彼有情聚中。诸生等生。趣入出现。蕴得界得处得诸蕴生命根起。说名生。发落发白。皮缓面皱。身曲...1、众水入海,则为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则皆为一味如大海,故云海众。 2、(喻)众僧或人数很多。往生要集说:清净...谓珍宝结成之罗网。帝释宫之罗网,称为帝网,亦称因陀罗网。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七一上):“珍妙宝网,罗覆其...【意罚为大罪】 p1209 唯识二十论十页云:论曰:若不许由他识转变增上力故,他有情死;云何世尊为成意罚是大罪故;...何等别离相?谓于诸行失增上力,或他所摄执为己有。...(术语)谓眼等六根之中,一根返于真性则余五根亦得解脱也。楞严经六曰: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又六根亦如是,元...二乘人断了三界的烦恼之后,便入于火光三昧中,烧身灭心,而归于空寂无为的涅槃境界,这也是二乘行者的最终目的。...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善见云,三乘圣人,悉皆乞食。” 资持记释云:“三乘皆乞,由此正命,是圣种故;折我慢故...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礼佛大忏悔文...晚课蒙山施食仪...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圣严法师表示,现在社会普遍有种不安定感,这种不安定感是由每一个人所形成的。所谓平安,有心...善导祖师: 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日别十五遍,二年得一万。日别三十遍,一年一万。日别念一万...
梦参老和尚月前来港弘法,先后应邀到几个道场作精彩的开示。期间,我们有缘访问老和尚,聆听他对现今各种社会问题的...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便前往王舍城宣说佛法,以度化憍陈如等人。 当时,释提桓因、频婆娑罗王也各带领了八万四千...问: 师父,我有个问题,就是对我们已经过世的父母。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净土法门,我们在生的时候念阿弥陀佛,可以去...
过去在竺叉尸罗国有一座塔寺,波斯匿王时期,门柱被火烧毁,后来佛又重安立门柱,但时间一久也变得腐朽不堪。当时该...
如果你在临命终时还会想家亲眷属,说明你这个厌离娑婆这个厌离就没有做到。你又怕阿弥陀佛来,来了接自己走可不是死...
大家天天念《金刚经》,你体会到佛怎么样来善护念、善付嘱啊?你必须得净心。你净了心,观你的心,跟佛所教导的教义...
瞋
【佛学大辞典】
上篇:楼阁正法甘露鼓经 | 下篇:瞋火 |
【不审听】 p0318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不审听者:心散乱故。...
死有
十胜行
常转
生缘老死
大海众
宝网
意罚为大罪
别离相
一即六
灰身灭智
乞食是圣行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圣严法师的三个安心法
几位高僧大德对「念佛数量」的开示

梦参老和尚对现今各种社会问题的开示
佛度憍陈如
大安法师:如何拯救已过世的父母

比丘为塔作枨因缘

相信阿弥陀佛是唯一的救助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