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Purāṇa-dvitiya,又Pārva,译曰故二或第二。比丘之旧妻也。玄应音义十四曰:“律中故二,梵本云褒罗那地耶,译言旧第二。杂心论云众具及第二是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成实论之造主诃梨跋摩Harivarman也。一译师子铠。唯识论二本曰:成实论师名师子胄,本于数论法中出家。因立...(名数)一、闻慧,依见闻经教而生之智慧。二、思慧,依思惟道理而生之智慧。三、修慧,依修禅定而生之智慧。前之二...(术语)见体空之观法也。为大乘菩萨之观法,有利钝之二种。钝根之菩萨,依之而证空寂之涅槃,故同于小乘之觉,利根...禅林都寺以下之知事职者,于退职后所安养之寮舍;或用以指居住于蒙堂之众人。蒙有静养之意。蒙堂之管理者,称作蒙堂...【生死】 p0473 瑜伽八十一卷七页云:生死者:谓卽善趣恶趣退堕升进。...(术语)谓心王起时。对于无心位而言。小乘萨婆多部不许二心并起,故不论六识中何者动作时名为有心位。大乘许八识俱...(912~986)宋代僧。江苏常熟人,俗姓路。字修己。年十三闻诵弥陀经,遂出家,初学南山律,未久,随从钱塘慈光院志...(术语)十二分教之一,梵语祇夜Geya,译曰重颂。既宣说于上,更以偈颂结之也。法华经序品曰: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破坏戒律之五种过失。即自害、为智者所诃斥、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四分律卷五十九](参阅“破戒”423...行人得空定已,诃责空处多诸过失,便舍空处,一切系缘现在心识,念念不离,未来过去,亦复如是。常念于识,欲得与识...【八种三摩钵底能舍八事】 p0086 显扬十九卷十四页云:八等至舍八者:谓八种三摩钵底,能舍八事。舍何等八?谓舍语...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有一位老婆婆,家境十分贫穷,仅有的财产就是一条毛毯。有一天,好不容易出现了阳光,老婆婆立刻将毛毯取出来晒;她...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这个愿跟前面的寿命无量愿是有关系的。因为我们讲到正报,当...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天,和比丘们到城里托钵。这时,有位妇女抱着儿子坐在路旁,儿子看见相好庄...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持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你的心态就很重要。所以我们...
什么是放下?什么是放弃?大多数人把放下与放弃,混为一谈,在某种情况,不论是生意失败,金钱或人事上被人骗了,乃...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流转,你作不了主,你自己也不能生产事业,也没有资产。没有资...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 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社会由于迅速转型而隐藏了种种危机,总括来说有以下三点: 一、竞争激烈, 缺乏安全感工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少守...
褒罗那地耶
【佛学大辞典】
上篇:穷露 | 下篇:齿木 |
(杂语)谓非由彼请,而鉴其机为说利益之法也。无量寿经上曰: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师子胄
三慧
体空观
蒙堂
生死
有心位
晤恩
重颂
破戒五过
识处定
八种三摩钵底能舍八事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贼计状元才

【推荐】菩萨不怕老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
童子欢喜以花献佛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放下与放弃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