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背师之说而主张自己之说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名)析津日记曰:仙露寺遗址,地名千邑人,故比丘尼皆曰邑头尼。...密教胎藏界曼陀罗之中台八叶中,正方四叶为如来之四智,隅角四叶为如来之四行,此八叶开立人、法二种,而成十六法。...【八缠】 p0067 瑜伽八十九卷十页云:复次一切烦恼,皆有其缠。由现行者,悉名缠故。然有八种诸随烦恼,于四时中,...古印度佛教遗址。传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处。又称菩提道场、佛陀伽耶。在今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南约10公里处。主要的建...(一)指十对之二法摄尽一切诸法。此十对为:真俗、教行、信法、乘戒、福慧、权实、智断、定慧、悲智、正助。[止观辅...(杂名)Punarvasu,星名。唐云弗宿。宝星陀罗尼经四曰:富那婆苏(唐言弗宿)星生者,于左胁下,当有黑疵。财谷具...谓贪若永断者。我能保彼定得不还。如是嗔癡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无惭无愧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憍放逸傲愤发矫...(术语)所说之法义曰法,为此显其法义所设之譬喻曰譬,亦曰喻。因而或曰法譬,或云法喻。二者配对之语。...为大乘起信论所说六染心之一。相当于六粗中之智相。依境界而起智,能分别世间、出世间之法,故称分别智。此智与心王...凡四卷。元至正十四年(1354),宝州觉岸着。略称稽古略。为编年体佛教通史。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本书叙述佛教传...(一)全一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1~597)讲述。又称金刚经疏、金刚般若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
以前有一个国家,设置了一根非常高大的石柱,完成后,国王下令移去石柱周围的阶梯、樚栌(柱上的方木)及绳索,把石...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当前题目为编者所加。人生三毒为贪、瞋、痴,也是修行人要断...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什么是「二边」?好、坏是二边;你、我是二边;众生与佛陀、烦恼与菩提也是二边;以及《六祖坛经》里所举的三十六对...有个和尚问投子大同禅师: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的脚应该如何前进? 投子禅师说:十方都有他的脚步。 和尚又问:没有...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八个字,就是菩萨要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空有无碍的中道,作...
我是一个命运多舛之人。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车祸失去了左腿,之后又身患绝症。这一切都是业力使然。而我何其有幸,...世间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甘苦、冷热,所谓万法唯心造,差别对错都是自我分别所呈现的。同样,面对外境应...
废师自立
【佛学大辞典】
上篇:废前教 | 下篇:废迹显本 |
亦名:诸部别行篇 子题:学者不可专守一宗、二是 行事钞·诸部别行篇:“诸部别行篇第三十。(一、叙篇意)(一、博...
邑头尼
十六法
八缠
菩提伽耶(Buddhagaya)
二法
富那婆苏
不还一法
法譬
分别智相应染
释氏稽古略
金刚般若经疏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下生死柱得解脱

印祖开示如何对治瞋恚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圣严法师: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无目之人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