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三论宗之用语,以喻空观。五蕴之中无有人我之意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六缘:一、是人女,二、共期,三、同道,四、无伴,五、不离见闻,六、随越界。犯。”(...(术语)诸法实相之理体,无垢清净。故曰无漏。法华经序品曰:是德藏菩萨,于无漏实相,心已得通达。...禅林用语。又作索语、钓语、钓话。禅家上堂说法前,先行垂语,学人中就此有疑者起问,师家藉此既可解决学人之疑,复...如来无有误失者,谓阿罗汉比丘虽漏已尽,为乞食故出游城邑,或于一时与恶象恶马恶牛恶狗等共为游止,或于一时践蹑丛...(界名)Sunirmita,天名。译曰化乐。见智度论五十四。...亦名:系钵想食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或时有病,比座眼闇,如前方便;或看日时;或命梵二难欲逃避...指漏尽通。于六神通中,前五通为有漏通,第六漏尽通则为无漏通。前五通于有漏道可得,漏尽通则非无漏道不能得,故称...梵名 A?vajit,巴利名 Assaji。又作马师,或作阿说示。为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威仪端正,引人注目。舍利弗初...【似同法喩五种】 p0695 因明入正理论云:似同法喩、有其五种。一、能立法不成,二、所立法不成,三、俱不成,...(术语)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众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又作小练忌、小饭忌。系对亡者死后第五个七日之追善供养。亲眷于此日为亡者行追善供养,以祈求冥福,灭除其罪业。此...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问: 佛制定过午不食戒,有何好处?修行到何种境界,才可持过午不食戒? 如本法师答: 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
首楞严经,意思就是说此经所讲的道理,就是究竟坚固。所谓究竟者,就是不同我们一般心,今天假如得一点好处了,自己...要出家就没有远和近,就要发起心来,慈悲喜舍四等心遍布在一切众生身上,这样出家无家才能以大家为家,以众生的心为...
我国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阐《四分律》为本,并在终南山创立戒...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断了我所有念佛的功德?又者,观身不净它是一种对欲望的强制压...
《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其实也很符合因果规律,你现在的心清净,...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困扰。有福报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
龙树菩萨乃是现生证得欢喜地(初地)之菩萨,其出世本怀,一则为他人宣说大乘无上法以利他,二则为自己往生安乐国以利...
瓶中无水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刍摩 | 下篇:瓶体无实 |
【顺定受业】 p1107 瑜伽九卷六页云:顺定受业者:谓故思已;若作,若增长业。...
与女人同行戒犯缘
无漏实相
索话
如来无有误失
须涅蜜陀
不系钵食戒开缘
无漏通
马胜
似同法喩五种
十六观
离延忌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过午不食有何好处

究竟坚固的「首楞严」
人间如剧场,个个是演员

南山律祖道宣律师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心是否清净
圣严法师:智慧与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