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经云尽无尽法门如何?答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尽者诸漏尽。无尽者,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于本体中亦无损减,是名无尽。即是尽无尽法门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有情流转之根本识也。依根本无明,而一如之真心,初生动作之念者。起信论曰:一者名为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weishisanshisong 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亦称《唯识三十论颂》、《高建...弹呵二乘的偏空,排斥小乘的自利。...(地名)国名。饰宗记八末曰:真谛部执疏云:鸯掘多罗国,在摩竭陀国北,或云鸯伽国。(Aṅga)。...亦名:含注戒本疏行宗记、戒本疏行宗记、行宗记 子题:化分两学、制列二持、止业实乃行宗 行宗记·释疏序:“心随物...指密教用于修法之金刚界、胎藏界两曼荼罗。又作两部曼荼罗、两界曼陀罗。略称两界。密教以一念一尘之无尽法界乃金刚...(术语)体者通达,解者悟解。晋华严经六曰: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八种生胜解处】 p0082 瑜伽四十二卷十一页云:云何八种生胜解处?一、三宝功德处。二、真实义处。三、诸佛菩萨大...梵语 adhyesanā, adhyesita。即讽经之前,奉请诸佛。如举行楞严会之际,当唱楞严会上佛菩萨之名号。而楞严头举唱“...为“生变”之对称。唯识家就诸识之变诸法,分别为因能变(生变)和果能变(缘变)两种。果能变之变,为变现之义,非...(杂语)智度论二曰:佛入灭时,阿泥楼驮比丘,使阿难请问四事:一佛灭度后,诸比丘等以何为师?二诸比丘依何住?三...《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在集贸市场,蚊蝇最喜欢光顾的地方还是肉类售卖区。因为肉类散发的独特气味,对蝇虫有莫大的吸引力。那么肉类散发的...立冬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许多女性觉得总是手脚冰凉,全身发冷,该怎样缓解这种症状? 到寒冷季节,很多女性便...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止观。整个通教最核心的思想就在这个地方安心如空。我们净土...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禅意,就要靠一颗会发现、会观察的心了。 有一...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同 ,他悟道的因缘很奇特:一次他行走在集市上,见到一个客官...问: 如果觉得自已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宽见法师答: 要学会认识业障,不要一味的讨厌回避,先应承认已经发生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一、很多人误会了佛经上所说的功德相。 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
所以我们要成道,就须去除这世智辨聪,时时心空如洗,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牵,精勤锻炼,损之又损,方能成就。 六...
尽无尽法门
【佛学大辞典】
上篇:尽无生智 | 下篇:尽虚空界 |
全一卷。唐代弘忍述。论述守一己之心为修道之要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题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此...
业识
唯识三十颂(Vijnaptimatratasiddhi-trimsai-kakarika-sastra)
弹偏斥小
鸯掘多罗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
两界曼荼罗
体解
八种生胜解处
启请
缘变
如是我闻元起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肉类的真实气味
怕冷的女性应吃哪些食物缓解寒冷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觉得自已业障重,应如何改变

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