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Prathama,译曰第一。通常为第一第二之第。见瑜伽伦记一上。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涅槃之妙乐也。起信论曰: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梵名 Ekajatā-raksah。全称一髻罗刹王菩萨。此菩萨列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苏悉地院之南端。密号电雷金刚。种子为...智者内证者。佛及佛弟子。名为智者。世尊所说苦集灭道。智者自内知见解了正等觉为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智者内证。...【法显】 姓龚,平阳武阳人。常玩经律舛缺,誓志寻求。以晋安帝隆安三年,岁次己亥,游历印度。义熙元年,岁次...子题:四指、旋火作轮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四缘:一、无缘,二、露地,三、草木有焰,四、然。即犯。”行宗...(术语)有部所说,十四不相应法中有名得者,使一切之有情法,系于人身中不离,因而譬为绳。如善恶诸业,一旦所造之...梵语 vijāna-skandha,巴利语 viāna-khandha。指眼识等诸识之聚集。为五蕴之一。又作识阴、识受阴。俱舍论卷一(...(术语)五种唯识之一。谓思惟观察唯识之理,由之而得之果智也。...(术语)曼荼罗之法,以三密之方便为缘,行者之观心为因,而现普门海会诸佛之境界。曾非思议之境,故云不思议缘起。...指尸咒与半尸咒。印度古代与西域等地,有用咒法以死尸杀人者,若用全尸杀人,称为尸咒;用无头之尸杀人,则称半尸咒...总报与别报之并称。又作总果别果。为法相宗所立教义之一。第八识之果,称为总报;前六识之果,称为别报;二者合称总...礼佛大忏悔文...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晚课蒙山施食仪...
《葛藤集》中说南岳怀让见马祖一心一意地想坐禅成佛,于是就拿了一块瓦片在马祖面前磨,马祖大惑不解地问:师父,您...净土三资粮为: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 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资...何谓佛教?何谓人生?佛教对人生的看法如何?佛教与人生有何关系?佛教对人生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师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便萌发出家的念头,由于父亲不同意,未...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人的立场有种种不便,给予他们一种权宜方便之法,令他们逐渐对...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会。 有一次...
妄想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念念佛,妄想又来了,念念又来了。你不要管它。但是有一样,不要随妄想转,你要用佛号来转它...出家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伟业,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是世间而出世间的关键,是小我而大我的人生观,是由迷妄而觉悟的分...
钵刺闼摩
【佛学大辞典】
上篇:钵刺迦罗 | 下篇:钵刺底羯烂多 |
亦名:结三小界集僧远近、三小界结法集僧远近、小界结法集僧远近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结三小界法,三门分之。初...
究竟乐
一髻罗刹
智者内证
法显
露地然火戒犯缘
得绳
识蕴
果唯识
不思议缘起
尸半尸
总报别报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她不知佛,但一举一动却离佛很近
往生净土三资粮
文珠法师《佛教与人生》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何为「三净肉」
并不缺少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