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Pada,又作播陀,波陀,钵昙。译曰足,迹,句。法苑义林章一本曰:“梵云钵陀,此翻为迹,当古之句。”唯识述记二末曰:“钵陀是迹,如寻象迹以觅象等,此名为句。理应名迹,义之迹故,寻此知义也。顺古所翻称之为句,播陀是足。”大日经疏一曰:“梵云钵昙,正翻为足。声论是进行义,住处义,如人进步,举足下足其迹所住处谓之钵昙,言辞句逗义亦如是,故同一名耳。”智度论四十四曰:“天竺言波陀,秦言句。”梵语杂名曰:“跛娜,句、步。”又曰: “播娜,足。”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书经文,每一字,三次礼拜三宝也。...【自受用土】 唯识宗所立的四种佛土之一,又称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即实报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乃位于古印度摩竭陀与憍萨罗二国间之大城。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十七载,彼处原为大旷野,有五百群贼常杀害商...(名数)四谛各有四相。灭谛之四相,为灭静妙离之四。旧译曰尽止妙出。俱舍论二十六曰:诸蕴尽故灭,三火息故静,无...(名数)又云四无色。无色界之四空处也。菩萨本业璎珞经上曰:上至四空。...为适应春、夏、冬三期所作之宫殿。在印度,一年分为三季,即一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为热际时(春),五月十六日至九...济缘记·释受戒篇:“七众戒,即五[戒]、十[戒]、具[戒],该七众故。”(业疏记卷一二·一五·一一)...【内受】 p0365 杂集论十卷二页云:内受者:谓因内身所生受。缘眼等处为境界故;依自身生故;名内。 二解 集异门论...【有余依地具四寂静】 p0559 瑜伽释十九页云:又此地中有四寂静。一、苦寂静。谓当来苦,毕竟不生。二、惑寂静...【欲为苦因】 p0986 瑜伽五十八卷二十一页云:问:自有贪爱为众苦因,何故余处、世尊复说欲为苦因?答:以是现法苦...【上品贪行】 p0232 瑜伽九十二卷一页云:三因缘故,补特伽罗于所缘境,上品贪行。何等为三?一者、康强,非羸劣。...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佛说疗痔病经...
当年佛陀住世的时候,要求出家人防护六根,并示言若纵诸根名为放逸,若能摄护名不放逸。阿含经中也说:再没有什么东...
学佛从来都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怎么去改过呢?不改过怎么进步呢?既然无过可改、无步可进,又怎么会不退步呢?所以常...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不期超而自超。习气除,佛法不求透而自透。金以炼而精,镜以磨...一、 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素食与人体的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但它并非起源于佛教,也非佛教徒单独提倡。从古到今,...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五比丘,说四圣谛法,即苦集灭道。这四个真实之道理,以世间法来说,我们烦恼生...一日,佛陀问目连尊者说:如果你的敌人怒目冲冠,来势汹汹,情势已迫在眉梢,你会如何自处? 尊者回答说:我有广大...
大乘经论中,记载了佛陀金口亲宣的五个不字! 不忘念是《遗教经》里边儿说的;《大乘起信论》里面说了一个不变随缘...
南无阿弥陀佛你这句佛号从哪里来?从心而起,从我内心冉冉而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六个字甚至你看得很清楚,第一...
钵陀
【佛学大辞典】
上篇:钵里萨啰伐拏 | 下篇:钵刷 |
(人名)Siddhārtha,又作悉达、悉多、悉陀、悉多頞他,正音萨婆曷剌他悉陀Sarvārthaśiddha,译曰一切义成。释迦...
一字三礼
自受用土
旷野城
灭谛四相
四空
三时殿
七众戒
内受
有余依地具四寂静
欲为苦因
上品贪行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防护六根,断除淫欲

早晚功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惟贤长老:佛教对素食传统形成与发展影响
对病者开示
果报还自受

佛说五「不」连贯起来的修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