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为佛道禁止诸恶者。即戒波罗蜜也。无量寿经下曰:“勿犯道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表显出来的相貌。 2、借一个有相的东西来表显一个没有形相的真理。...(一)据俱舍论卷十七载,有两种二业,即:(一)引业与满业。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如人趣中,所有人皆同属人趣之果报...(术语)广于法界之事物悬思也。对一念之语而言。一念者一思而止也。止观上曰: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亦名:僧不差辄教尼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僧不差辄教尼戒二十一。制意有五:初尼来请法意。大爱...【诸圣弟子二种杂染】 p1360 瑜伽九十七卷十六页云:复次诸圣弟子,已见谛迹,未离欲者,应知略有二种杂染。谓欲杂...又作香篆。做成篆文形状之香。古时,丛林中常烧此香以测知时间。 p4011...(名数)又曰五通,五神变。不思议为神。自在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五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界名)八大地狱中之第七云极热地狱,又云大焦热地狱。...【遍计所执色】 这是十一种色法中的法处所摄色之一。这是由独散意识虚妄计度五根、五境等而变起的影像,为无本质的...【舍异生性】 p0974 大毗婆沙论三巻六页云:舍异生性者:谓此心心所法、能舍异生性。问:谁正能舍异生性耶?为世第...梵语 asura。音译阿修罗、阿须伦、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意译作不端正、非善戏、非天等。为六道之一,十界之一。...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佛陀时代,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舍,五百位比丘在此研读经典、精进行道。有位年老比丘,名叫摩...禅与美容,人们大都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说起禅,人们想到的多是在禅堂里静坐或隐入山林静修的禅僧们。其实...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若持至事...问: 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念之间,那又何必发愿与回向呢?弟子虽然经常念佛菩萨圣号,但...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 今天的人不是...(本文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卷四)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
太多太多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世界上有鬼吗?我怎么看不到啊?如果你能看到鬼,你就是神人了。空气也看不见啊,我们...
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来适应外边的这种气氛。你的心态柔软了,你能把握自己的心多一...
道禁
【佛学大辞典】
上篇:道意 | 下篇:道灭 |
【执】 指由虚妄分别之心,对事物或事理固执不舍。又称迷执、执著,不知五蕴和合产生人等众生,而妄执人我为实我的...
表相
二业
系缘
辄教授尼戒制意
诸圣弟子二种杂染
香印
五神通
焦热大焦热
遍计所执色
舍异生性
修罗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理想的美容方法

三辈九品得往生,四土径登不退转
念佛不回向和发愿,是否可以往生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

鬼是怎么生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