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十七卷十六页云:复次诸圣弟子,已见谛迹,未离欲者,应知略有二种杂染。谓欲杂染,后有杂染。于此二种,诸圣弟子,应勤加行,净修其心。诸圣弟子,为欲断除欲杂染故,勤方便时;渐依三行。谓趣无动行,趣无所有处行。证入无动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定。此由断对治故,及远分对治故;超度欲杂染。或为断除后有杂染,勤方便时;已离欲界爱,未离色界爱。谓我所何当不有;我何当不有;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若今所有,若昔所有,如是一切,我皆弃舍。彼正修习能断后有所有差别对治道已;离色界爱,乃至能入非想非非想处定。若现法中,于其上舍,多生爱味,不般涅槃;彼于现法,不全解脱一切所有后有杂染。若于上舍,不生爱味;彼现法中,能般涅槃;能全解脱所有一切后有杂染。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地名)总指支那以西之诸国,别指印度。...【世间常等不应记别】 p0515 俱舍论三十卷四页云:何缘不记世间常等?亦观问者阿世耶故。问者若执我为世间;我体都...何等不相离相应?谓一切有方分色与极微处互不相离。...指惑、业、苦。众生由迷惑而造业,因业而受苦,因苦又再迷惑造业,不停的恶性循环,故是生死相续的因果。成唯识论说...【缘起及缘生】 p1303 瑜伽十卷九页云:云何缘起?云何缘生?谓诸行生起法性,是名缘起。卽彼生已;说名缘生。...【不共业】 为‘共业’的对称。指有情各自依自身所感的善恶业。反之,众生共通的业因称为共业,能感自他共同受用的...出家,出离烦恼系缚之家,即出离在家之生活,专心修沙门之净行。半路出家,即指佛教徒中年弃俗出家。又一般俗语多以...即心地观经所说,表示施者、受者、施物等三者皆为空无所得之偈。又作三轮清净偈。三轮,指能施、所施、施物;清净,...(杂语)檀者布施也。布施有二种,施法清净,近于佛道,谓之佛檀。反之谓之魔檀。智度论十二曰:檀有二种:一者魔檀...(印相)莲华形之印相也。演密钞九曰:莲华印,谓大指名指相持,余三指散舒是也。...涅槃乃远离一切差别之相,故称为寂灭无二。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五上):“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p4505...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佛说疗痔病经...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 大乘菩萨他在自我调伏的时候,第一个修相违...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这首偈子如何解释?其主要意涵为何?出处为何?谢谢法师,...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教本质的一种最大的误解和歪曲。拜佛的目的和利益,主要有以下...
目前的社会现实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与我们几十年来,忽视因果伦理的教育有关,与我们社会提倡的功利主义价...
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于彼恶业...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与阿难尊者在前往舍卫城托钵的路上,远远地看到一对老夫妻,在...
猛兽、毒蛇、蝗虫之类,均由人心凶恶,故致伤人。若向彼念佛,及教一切人各念佛,彼当自去,岂杀之而能为民除害乎?...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这是识心幻现,要坚住正念。即使是好的境界现前,也不要理它...
诸圣弟子二种杂染
【法相辞典】
【诸圣弟子二种杂染】 p1360
上篇:诸四大种何处永灭 | 下篇:诸菩萨惠施清净由七种相 |
为天台宗所判通、别五时之一。依智旭之教观纲宗卷上所载,将佛陀一代五十年,判立五时之次第顺序,其中,别五时者,...
西域
世间常等不应记别
不相离相应
三杂染
缘起及缘生
不共业
半路出家
布施偈
佛檀
莲华印
寂灭无二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认识因果律改造命运

造了罪业后,生命中会产生两种影响
粪窟夫妻

同念佛号,猛兽害虫彼必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