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起信论所说三细相之一。依根本无明而真心始动作者。相当于阿赖耶识之自体分。起信论曰:“无明业相,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同义记中末曰:“业有二义:一动作义,二为因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华严宗所谈法界缘起之法,若以此为主,则以彼为伴,以彼为主,则以此为伴,如此主伴具足而摄德无尽也。十玄门中之第...(职位)司寺产收入及租税之僧也。元时与庄主同设,多为住持私住。见百丈清规四。...佛弟子优婆离于佛陀入灭后结集律藏,是年七月十五日僧自恣竟,以香花供养律藏,即记下一点置律藏前,尔后,众圣年年...(人名)Daśabalakāśyapa,又名婆敷迦叶,五比丘之一也。...言学处耶。所言学者。谓于五处。未满为满。恒勤坚正。修习加行。故名为学。所言处者。即离杀等。是学所依。故名为处...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杂语)对于死灵之语。即生者之神识也。【又】蒙古源流一曰:内藏包罗者(内藏对于外象而言,外象定自三坛起手,三...【恶见过失】 p1158 瑜伽七十九卷十页云:由二因缘,应知恶见过失。一者、诽拨正法补特伽罗故。二者、于不正法、显...【五种师所作事】 p0275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页云:复次大师于诸声闻,略有五种师所作事。一者、正折伏。二者、正摄受...(杂语)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散善义曰:即入诸佛之家,...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由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众多生死,名为众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大佛顶首楞严咒...
人的生命在呼吸间,但我们不能只是知道会死,我们要好好地活。因为知道会死,所以我要珍惜每一天。如果我有对不起的...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里面,结跏趺坐,敛目摄心,屏除一切杂念,用功精进,观照自己的本性自心。出家人正在全神贯注,...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浅浅的说。 第一、遣虚存实观 虚就是遍计执、执着。怎么虚呢?...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有他的善良的一面,只是在你面前展示的他是恶的一面。所以对这...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因缘慢慢地放下。因为,你越攀缘...
业相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业风 | 下篇:业海 |
我国自汉魏以降,埋葬死者皆有瘗钱,据事物纪原卷九载,汉代之葬礼,昏晚时埋钱于圹中,以为死者之用,称为昏寓钱,...
主伴具足
监收
众圣点记
十力迦叶
学处
十重戒
生灵
恶见过失
五种师所作事
诸佛家
众生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因为知道会死所以要珍惜每一天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身为苦本

唯识五重观
印光大师法语摘录之信愿篇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