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小乘之果佛,不断不染污无知,故闇于世间之事法,其事虽多,十不知境其首也。一味,诸法之滋味也。二势,损益之势力也。三熟,物之成熟也。四德,物之德用也。五数,物之数量也。六量,大小之量也。七处,远近等之处也。八时,远近等之时也。九同,物之相似也。十异,物之差别也。见传通记糅钞六。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表彰有为法之事体者有四:一生相,起事物也。二住相,安事物也。三异相,衰事物也。四灭相,坏事物也。有此...【九想】 p0088 瑜伽九十七卷十一页云:云何名为修习九想?一者、修习出家想。二者、修习无常想。三者、修习无常苦...凡二十卷。隋代净影寺慧远撰。收于卍续藏第五十五册、五十六册。本书系北本涅槃经之注疏,其内容初揭声闻、菩萨与顿...(人名)Aśuddha,阿遬达为玉耶女之舅。玉耶,不孝无礼节,遬达诣佛所自责其不德,佛闻之对玉耶说妇道。见阿遬达经...梵语 gandharva-nagara。又作揵闼婆城、健达缚城、巘达缚城。略作婆城、干达城、干城。意译寻香城。指无实体而出现...(杂语)反被袈裟也。寄归传二曰:屏私执务随意反抄。...(杂名)以殊妙之真珠所造之网也。观无量寿经曰:妙真珠网以为交饰。...【生艰辛】 p0475 瑜伽九卷十一页云:生艰辛者:如薄伽梵说:汝等长时驰骋生死,身血流注,过四大海。所以者何?汝...清末民初僧。江苏如皋人。光绪三十四年(1904),入南京僧师范学堂,与太虚、仁山、智光等同学。曾与叶恭绰、蒋维乔...(杂语)古人经历之事实踪迹也。四教仪集注上曰:垂化事迹。...(1237~1319)日本时宗僧。号他阿。京都人。初入良忠之门,后学于一遍(1239~1289),游行诸国后,继承一遍之法,...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佛后的取舍也不一样。 有的人来到寺院就是为了求财,如事业顺...问∶ 怎样断烦恼? 慧律法师答∶ 断烦恼比较难的并不是贪着境界,而是宿世的习气。比如∶财、色、名、食、睡,地狱...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
问: 佛教常言: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云何破除五蕴?且佛有佛之五蕴,乃至地狱、饿鬼、畜生、亦各有五蕴,岂不互相...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净土法门,能否往生西方,关键...
修补观世音菩萨佛像手臂,观世音菩萨亦医其手臂 湖州有一个村妇膀臂疼痛很久,一直没好。一天夜里,村妇梦见一个白...
法可以让你成就一种资粮力,但是这个资粮力到底是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以下,蕅益大师提出了五种发心,...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炭。这个感到悲痛的就是天下有很多茕茕无告之人,就是孤独无依...
十不知境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不二门 | 下篇:十不悔戒 |
(一)听闻教法之意。 (二)为“制教”之对称。道宣律师依律藏而立制、听二教之说,谓佛依理所制之法,称为制教;随缘...
四相
九想
涅槃经义记
阿遬达
乾闼婆城
反抄
妙真珠网
生艰辛
范成
事迹
真教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怎样断烦恼
昌臻法师:学佛从做人下手

佛说一大藏教无非破执

省庵大师论发愿的重要性

以敬信心造观音像感应三则

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