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以殊妙之真珠所造之网也。观无量寿经曰:“妙真珠网以为交饰。”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ghrāna-vijāna,巴利语 ghāna-viāna。五识之一,六识之一,十八界之一。即以鼻根为所依,了别香境之心识。...【共相有法】 p0627 瑜伽十六卷二页云:何等名为共相有法?当知此相,复有五种。一、种类共相,二、成所作共相...【异熟法】 p1114 瑜伽六十六卷六页云:又临终时,最后念心、是异熟法。若结生相续无间之心,亦是异熟。从此已后,...指禅林中收受书信之法。据禅苑清规卷六受书载,受书之法有三:(一)对尊宿之书信,须先薰香迎请,再遥向该尊宿居住之...(525~605)隋代僧。建业(南京)人。初从彭城寺宝琼学成实论,继从兴皇寺法朗研习中、百、十二门、大智度等四论。...(术语)以瞋恚之心害人,如暴牛之抵触人者。无量寿经下曰:朦冥抵突。又曰:鲁扈抵突。法华文句四曰:悭贪堕饿鬼,...【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而未出离补特伽罗】 p0626 瑜伽二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名为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而未出离补特伽...(术语)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诸根变异】 p1347 瑜伽五十四卷二十一页云:又略由四缘,诸根变异。一、由外缘所生。谓由受用摄受,损坏外境界故...复次无明又有五种,百法问答钞曰: 一、相应无明 同上。 二、不共无明 上之不共无明中,单与意识相应之不...【转依】 是‘转其所依’的意思。转为转舍、转得之义;依,指使染净迷悟等诸法得以成立之所依。转依,即转舍劣法之...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印光大师校印版本)...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问: 师父,通过什么表现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还请师父慈悲开示。 慧广法师答: 如果我们修行后,心变得柔...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是个人的认识知见也各存不同。此种情况自古皆有之。据经典所依...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是急切的想看到佛,这种念头非常容易着魔,非常容易中邪。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理念。 当以都摄六...
过去,卢留城有一位优陀羡王,具足大智慧,聪明绝顶,通达义理。其有夫人名为有相,容貌美妙而且贤惠,国王对她情深...
佛陀的过去世曾是一位大财主,名叫仙叹,非常富有。因为看到佛经,感到世事变化无常,荣耀与生命难保,财富并非己有...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师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便萌发出家的念头,由于父亲不同意,未...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说是舌识我们舌头能够了别酸甜苦辣,是外面有味道而...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逐境,追逐一切境界相。就随着境界相动,遇着什么相动什么心...
妙真珠网
【佛学大辞典】
上篇:妙真如性 | 下篇:妙悟 |
【境界有对】 p1289 俱舍论二卷一页云:境界有对,谓十二界,法界一分;诸有境法,于色等境。故施设论,作如是言:...
鼻识
共相有法
异熟法
受书
道庄
抵突
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而未出离补特伽罗
实相
诸根变异
五种无明
转依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通过什么表现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

一日一夜的出家功德,便得命终生天的福报

仙叹富者的布施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破舌识有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