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真如为万法之实性,诸相不可得,故曰妙。楞严经二曰:“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有关因果之传说。据经律异相卷三十七清信士临亡夫妻相爱生为妇鼻中虫经载,有一清信士,持戒精进,与一沙门为道友...【共相作意】 p0627 俱舍论七卷十四页云:共相作意。谓十六行相应作意。 二解 大毗婆沙论十一卷八页云:共...【诸地业同地异地相对有几果】 p1363 俱舍论十七卷十二页云:已辩三世;当辩诸地。颂曰:同地有四果。异地二或三。...(一)一般以僧众受檀越之施食,称为受食。[四分律卷十五、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一下] (二)禅林中之受食,指晨、...(一)修道而得之眼通(力)。又作天眼通。宗密之盂兰盆经疏卷下注释目连以道眼观母之生处一文中,道眼即作天眼通解,...(杂名)比丘之三衣,必以青黑木兰之三坏色染之。然其衣料极为细软,不堪染色。且外无三衣之用者,故许割片端之缕而...【安住种姓补特伽罗】 p0626 瑜伽二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安住种姓补特伽罗?谓住种姓补特伽罗,或有唯住种姓,...(术语)真如之异名也。仁王经中曰: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同良贲疏曰:诸法实性者,诸法性也。...【诸业习气】 p1346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论曰:诸业,谓福非福不动。卽有漏善不善思业。业之眷属,亦立业名。同招...复次无明又有二种: 一、独头无明 又云不共无明。如起信论谓:业转现三细之间,无明独起,为独头无明。 二...【离痴乱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五位。此位菩萨,常住禅定,恒无散乱,于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有散乱,...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念头一起来就是佛号,碰到紧急关头也是这个佛号。这个事情不容易我们说起来容易。我原来在北京的时候,交往了一位老...
昔日,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佛告诉比丘们:我将以水为喻,为你们说明七种人,你们当用心谛听,善加思...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实这个和尚难搞啊!又要搞生活,种田的种田,种菜的种菜,煮饭...
我们了解净土总要,首先要了解净土是怎么生起来的,秽土是怎么样的缘起。这里的净土是特指阿弥陀佛大愿所建构的净土...
布施是梵语「檀那」的音译,意译为财施、施颂。即以慈悲心施福利与他人之义。布施原本是佛陀劝导优婆塞等的行法,其...
问: 《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在吾人...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 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
到寺院之后,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呢? 一、学习弥勒菩萨欢喜和包容的精神 一般汉地寺院...
妙真如性
【佛学大辞典】
上篇:妙高山王 | 下篇:妙真珠网 |
【尽智与无生智差别】 p1287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卷六页云:问:尽智、无生智、有何差别?答:且名卽差别。谓此名尽智...
鼻虫
共相作意
诸地业同地异地相对有几果
受食
道眼
割缕净
安住种姓补特伽罗
实性
诸业习气
独头相应二种无明
离痴乱行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碰到紧急关头要记得佛号

以水譬喻七种人

莫以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布施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没有人能让我们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