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新罗国人。年代事迹未详。或云玄奘门人,与元晓等同时出。所著颇多。有无量寿经疏三卷,观经纲要,涅槃经总目二卷,大乘义林章十二卷等二十余种。见义天教藏总录,东域传灯目录等。【又】宋天台山螺溪传教院义寂,字常照,温州永嘉人。受具已,往会稽学南山律钞,至天台山研究止观,先是天台教迹,尽为散逸,金华古藏中,但得净名疏而已。后告韶禅师派人至日本购获仅足。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训。许王钱氏私署净光大师,赐紫方袍。及兴螺溪道场,四方学侣云集。雍熙四年寿六十九寂。着止观义例等。自智者捐世,至六代传法湛然后,二百余岁,受其遗寄,最能荷负。见宋高僧传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时间、心念、观念、称名等之极小数。即举极少之念而摄多念。无量寿经卷下第十八愿成就谓(大一二·二七二中):“...集谛下四行者: 一、集行 谓观烦恼有漏累和合能招苦果,故名集行。 二、因行 谓观六因(见前文)生苦果,...谓一切有为、无为法中,并无“我”之实体。即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相互依存,无实体性。有为法虽有作用,然不常住;...(术语)痴心迷于理也。止观五曰: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变作无明,起诸颠倒善不善等,如寒来结水变作...(明王)瑜祇经有爱染染爱两品,两品皆说爱染王之三摩地。凡染爱爱染之名字或为各别之训释,或为同一之释,又就两品...Tanwuchen 东晋僧人。中印度人。幼出家,初学小乘兼究五明。见《大般涅槃经》,悔而改学大乘。年至二十诵大小乘...谓坐于树下之石上。指世尊成道之际,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后世以出家修行,或随缘游化,称为树下石上。禅...【九心见道究竟】 p0096 瑜伽五十八卷十五页云:由几心故,见道究竟。建立见道,由二道理。一、广布圣教道理。有戏...法华经普贤劝发品说: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此法华经?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术语)二种生死之一,为轮回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回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物名)圆坛之供物也,修法之坛有方坛圆坛之别。...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
一、 一颗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恩,感恩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一句感恩,能令人心生欢喜,赢得他...身体障碍有不同的等级、类别,造成障碍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例如有些小孩一出生就得了蒙古症,有的...
读体律师(1601-1679年),号见月,世称见月律师,是明末清初复兴律宗的巨匠。 未出家时,见月律师曾拜谒两位善知识...
【原文】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须饮食、资生之具,尽从指出,恣而与之。...我常说:「工作要赶而不急」,就是工作要有效率,虽然速度要快、进度要赶,但是工作的态度及心情不能着急。有人看到...
龙树菩萨乃是现生证得欢喜地(初地)之菩萨,其出世本怀,一则为他人宣说大乘无上法以利他,二则为自己往生安乐国以利...
有一位老师有一天带学生坐船,当船行到湖中央时,他问学生:「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无能无所。如是谛观,更无二念,是名修行三昧。慎勿...
义寂
【佛学大辞典】
上篇:义净 | 下篇:义无碍 |
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一样的在莲花之中托生。...
乃至一念
集谛下四行
诸法无我
痴迷
染爱王
昙无谶(Dharmaksema 385~433)
树下石上
九心见道究竟
法华四法
分段生死
圆供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把这四颗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圣严法师:身残心不残

万里求戒的见月律师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工作要赶不要急

念佛是二力法门

三种人生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