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三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无明,圆教之菩萨,断四十一品之无明,将得妙觉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谓之等觉,又名一生补处、金刚心、有上士、无垢地等。四教仪四曰:“若望法云,名之为佛。望妙觉,名金刚心菩萨。亦名无垢地菩萨。”止观一曰:“究竟即菩提者。等觉一转入于妙觉。”璎珞经上曰:“所谓等觉性中有一人,其名金刚慧幢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千三昧,已入金刚三昧。(中略)坐佛道场超度三魔,复住寿万劫,化现成佛,入大寂定。等觉诸佛二谛境界外非有非无无色无心因果,二习无有遗余。”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无相中作加行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八种。这也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使第七地于无相观不能任运生起。前...(地名)恒河也。法显传曰:城接恒水有二僧伽蓝。...(一)为“止善”之对称。积极修行善业,是为行善;消极制止恶业,是为止善。如不杀生,止杀生之恶,是为止善;行放生...全一卷。南朝刘宋时代译。译者佚名。又作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叙说于鞞兰若有一婆罗门...【沙门庄严】 p0680 瑜伽二十五卷十七页云:云何名为沙门庄严:谓如有一、具足正信,无有谄曲,少诸疾病,性勤...禅宗公案名。记述梁武帝请傅大士(善慧傅翕)讲经之一段因缘。碧岩录第六十七则(大四八·一九七上):“梁武帝请傅...如来摄受、调伏众生的法门之一。如来以智德制定戒律,制止诸恶、邪非等,教法严谨而毫无容赦,令众生趋善避恶,是为...(术语)真言行者约于果地之智德,以日轮观月心之形,约于因果之进修,以月轮观自心之形也。因果之进修者,如月有十...亦名:洗足具 子题:非行来处 行事钞·钵器制听篇:“(洗足具)五分,非行来处;若大小便及洗手脚时,听着屐。四分...(佛名)舍利弗未来成佛,云华光如来。法华经譬喻品曰: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忆...(修法)凡真言法以三昧耶戒为始受一尊法乃至阿阇梨必行灌顶之圣式,谓之受法灌顶。...(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即便是铁围山、须弥山或者是铜墙铁壁,都无法遮挡,因为这是法性的光明。 我们众生的...
在没有拜忏之前,你到道场室中,你先在这屋子里绕着念,就念地藏王菩萨,或者念南无地藏王菩萨。为了减少,你就把南...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岂是逃避或所谓的看开就能解决的。对于迟...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能受心,即得戒之本。为什么要受戒?要发起大菩提心。什么...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神采奕奕,相反,如果肾气亏虚,虚火上炎,脸上就容易长痤疮,色泽比较暗,根比较深,尤其在...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听闻,世尊行菩萨道...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过的障碍,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我发现其实凡事忍耐、心中有佛就能挺过去。 打佛七要能忍,克制想...
等觉
【佛学大辞典】
上篇:等愿 | 下篇:等觉已下 |
【不能数往寂静园林】 p0341 瑜伽七十一卷十四页云:复次由三因缘,不能数往寂静园林。一、放逸懈怠所拘执故。二、...
无相中作加行障
恒水
行善
佛为黄竹园老说经
沙门庄严
傅大士讲经
制门
日月轮
听门众具中洗足具
华光如来
受法灌顶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

为什么光念地藏圣号就有灵感呢
慧律法师《生从何来 死往何处》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把「失去」当成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