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又名普贤菩萨定意经,三卷,西晋竺法护译。即华严经之十定品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凡四十二卷,另有目录一卷。清代僧别庵性统编,康熙三十年(169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四册。辑录宋末至明代禅林...梵名 Bhagavat-dharma。意译尊法。唐代译经僧。七世纪西印度人。永徽、显庆年间来华,译有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一...(668~752)唐代僧。为牛头宗第五世智威禅师之法嗣。润州(江苏)延陵人。俗姓马,字道清,故亦称马素。唐如意元年...【寻思粗重】 p1178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寻思麁重者:谓能障碍欣乐出家,欲寻思等性。...(术语)斋食之施主。楞严经一曰: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名数)离烦恼障离所知障也,义楚六帖一曰:佛地论云:佛者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所知二障。...(流派)律宗五部之一。昙无德比丘之部宗也,佛灭后百年优婆鞠多罗汉五弟子之一,于戒律藏建立一部,部名曰昙无德部...(术语)增上戒学之略。戒律为三学之一,故曰戒学,此法力强,故曰增上。增上谓力之强也。因而三学共冠增字。资持记...又作横来新受小机。谓于释尊一代之说法中,未依次第听受,而于中途闻法之小乘修行僧。即佛陀对于此等机类亦不漏失,...(杂语)反被袈裟也。寄归传二曰:屏私执务随意反抄。...(界名)Ānandakūṭa,佛世界名。译曰华积。见陀罗尼杂集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佛钟包括大钟和小钟,它们的鸣法非常的繁杂,不同的佛事活动有不同的叩击鸣法,不同的流派和地域也有不同的叩击鸣法...
参禅人,不信参禅之人开悟,不信自有佛心,更不信心是谁个。自疑曰:若我有心,究在身外,还是身内,还是身中?若有...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脱,而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物,才行布施。若为了得到更多的财...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信之法。因净土法门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故。比较而言,菩萨圣众智慧深厚,比凡...
一、六不合: 1、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见别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得失与结果。 2、不与没有使命感的...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见到出家人,都应恭敬!出家人穿佛的衣服,代表的是佛的形象,是解脱的形象。...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上篇:等正觉 | 下篇:等至 |
梵名 Sajghabhadra。意译众贤、僧贤。(一)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人。自幼即聪敏博达,颇有雅誉。深究大毗婆沙论。其时世...
续灯正统
伽梵达摩
玄素
寻思粗重
斋主
二离
昙无德部
增戒学
横来机
反抄
阿难陀拘蚕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寺院晨钟暮鼓的仪轨

觅心了不可得

把别人的不好拿来烦恼,那是自己的愚痴

为解脱而行布施

净土法门为何易行难信

人际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图说鸡蛋的真相——鸡蛋为何不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