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奉华于佛菩萨又散而供养之也。密教修法时,华为最重要者之一。大日经二具缘品曰:“持真言行者,供养诸圣尊。当奉悦意华,洁白黄朱色。”同疏七说应各随诸尊之性类及曼荼罗之方位等,分别奉献之华。又见苏悉地羯罗经供养花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凡六百卷。略称大般若经。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五至七册。“般若波罗蜜”...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乃心之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三中):“妄认四大...(菩萨)如意轮观音也。...【空见论】 p0787 此有二种。一、是外道。作如是计: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无有妙行,无有恶行,无有...【乐受】 为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为领纳对境而觉苦乐之精神作用。乐受,即领受顺情之境,而觉身心适悦之精神作...【无】 p1039 瑜伽九十七卷十一页云:从其前际,于现法中,有死灭苦;说名为无。...(术语)第三地之菩萨,内智明而好为众生振辩才也。法华经序品曰:乐说辩才。...(术语)与三藏同。梵语比多迦Pitaka,译作藏或箧,经律论之三,或声缘菩之三。大唐三藏圣教序曰:八藏三箧之文。可...(界名)欲界之天有六重,他化自在天位于第六,因而谓为第六天。是欲界之顶上也。...(杂语)五眼中就菩萨所得而除佛眼,谓之四眼。因菩萨未得佛眼也。仁王经上曰:四眼五通。同天台疏曰:四眼者叹眼,...禅林用语。典故出自汉朝李广之故事,某次李广遭匈奴所虏,乃佯装已死以欺番将,其后复伺机夺马脱逃。禅林中,转指于...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
关于不立文字的真实含义,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他说:所谓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 不立和不用是...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后,于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我师父接手了一个寺院,没有人管理,...
印祖建议像我们这种程度的人念佛,也不能完全废掉兼修众善,譬如放生啦、布施啦、为人服务啦。要注意哦!并不是念佛...
净土宗的修学特色,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门,一般的圣道门,所有的功德,都是靠自己去修持六波罗蜜而成就的。净土法门...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观照力,偈颂二是偏重在善业力。 颂一: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同 ,他悟道的因缘很奇特:一次他行走在集市上,见到一个客官...两千年来,以中印文化为主的东方文明,光耀世界,它是净化人心、指导人们履行正道的灯塔。从近代开始至今,随着西方...
这个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比如说你每天泡茶,你每天泡茶、泡茶,泡习惯了,这个茶叶,...
华
【佛学大辞典】
上篇:普观三昧 | 下篇:华手 |
指阎浮提洲之地分封之象主(梵 gaja-pati)、宝主(梵 ratna-pati)、马主(梵 a?va-pati)、人主(梵 nara-pati)...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尘缘
如意轮
空见论
乐受
无
乐说辩才
三箧
第六天
四眼
飞骑将军入虏庭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禅宗讲的「不立文字」是什么意思

正德法师:我是如何下决心做和尚的

念佛人不能完全废掉兼修众善

把心灵的力量与弥陀的大悲愿力结合

【推荐】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惟贤法师: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