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超越思虑分别也。唯识论十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中略)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菩萨藏教授中胜解胜利五相】 p1135 瑜伽八十卷十六页云:复次云何于菩萨藏教授中,胜解胜利?当知由五种相。一者...亦名:四众羯磨 子题:拜人 资持记释云:“四人者,疏云,僧虽有四,体相分二。初一为体,非四不名为僧。后随事分,...谓有一类。由贪瞋癡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名非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起识。是...(杂名)寺院之德号。生福德之地域也。...【七十七智】 《瑜伽师地论》卷十载:何因缘故,依止缘起,建立七十七智耶?所谓七十七智,是在十二缘起的各支中,...(书名)门人妙源编。其末有云:祖翁在世,语录二帙,刊流天下。宋咸淳五年,晋之续录后集,已成三卷。...(杂语)诸佛常以莲华为座床者,盖取莲华藏世界之义。莲华藏世界者,报身佛之净土也。又智度论八曰:以莲华软净,欲...(印相)以左右手作拳而置于心上者。见大日经密印品。...(真言)又曰十甘露咒,甘露陀罗尼咒,无量寿根本陀罗尼。即阿弥陀之大咒。...北本涅槃经对众生之分类譬喻,谓众生有七种。该经卷三十二载,第一人入水,以不习浮,故入水即溺;譬如一阐提,入生...唐代僧。又称安寿大和尚。据藏文史籍载,师曾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即弃宗弄赞王)迎请赴藏,与藏族译师吞米桑布札、...劝发菩提心文...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既然来学佛法,入哪个法门,起哪个行门,这是大有...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子开示:你们都忧虑自己的身还纠缠在世网里面。就是在家居士...秋季我们应该注意养生,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好保养的人群,正在努力向季节的改变做出调适。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解读下...在舍卫国里有一个贫穷的老人,年龄已经一百岁了。他拄着一根拐杖来到佛陀这里,想要求见佛陀。这时门卫阻拦住他,不...面对自己的死亡是很重要的人生课题,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一定会死,可是当大限来时,却往往不希望真的就这样死掉。 其...
中品中生,首先辨定其位格,是小乘下善凡夫人。小乘根性下善凡夫人,他所接受的行法,跟中品上生相比,又降劣了一步...
这个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是你实际在操作的时候,你真的在念佛的时候,这三个是一体的,一句佛号信愿具足...由于无明和爱欲的缘故,众生四处地追求欲乐、爱乐。《巴利三藏》《小部.阿沙卡本生经》的一个故事,可以很好的说明...
寻思路绝
【佛学大辞典】
上篇:画像 | 下篇:寻常念佛 |
亦名:受具戒竟时节量法、记受戒时节、受具戒记春夏冬时及量影 子题:量影、食时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若多人一人...
菩萨藏教授中胜解胜利五相
四人僧
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
福地
七十七智
虚堂录
诸佛以莲华为坐床
金刚拳印
十甘露明
七众溺水
大天寿和尚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秋季养生该注意什么
前世吝啬今世贫穷
恐惧是因为内心放不下

把持戒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