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身通融自在,而离一切如光影,谓之虚无身。无量寿经上曰:“类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嘉祥疏曰:“以神通无所不至,故曰无极之体。色如光影,故云虚无之身。”述文赞中曰:“虚无无极者,无障碍故。希有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因明之语。对于前陈(或作先阵)而言,一作后说。...(术语)谓人之死也,去娑婆世界而往他世界之俗语也。古通贵贱而用之。后惟限于高堂之人用之。...(术语)又云瞋恚。三毒之一。梵曰讫罗驮Krodha,于苦与苦具憎恚,谓之瞋。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者。唯识论六曰:云...凡四卷。日本具平亲王撰。唐代湛然所著之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为摩诃止观之注释书,弘决外典抄则将其书中所引用之外...【王无恩妙行纵有非时】 p0382 瑜伽六十一卷八页云:云何名王虽善观察而摄群臣无恩妙行纵有非时?谓有国王、虽于群...越南著名之佛教建筑。位于顺化。阮潢王子于一六○一年所建。十七至十八世纪,在内战中受到严重破坏。一八一五年重修...谓五果之圣者回转其小乘灰断之心,而发大乘之大菩提心。五果圣者,指四果之声闻与独觉。此五果之圣者回心转于大乘之...(一)一般指眇一目者;于禅林,则特指虽仅具一目而学德出类拔萃之人物。以龙古来即为我国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极为尊贵...(术语)净土宗之一义。往生于弥陀之净土,不仅限于念佛之一类,修念佛以外之诸行者,亦得往生,此宗义名曰二类各生...子题:止恶教、生善教、遮未起教、灭已起教、广律三品、上人教、中人教、下人教 戒本疏·总辨广略二教:“言广教相...(界名)梵Akāśānantāyatana,无色界之第一天。厌形色之身,思无边之空,作空无边之解,所生之处,故曰空无边处...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一、绪论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问: 请问法师,接触佛法以来经常听到这个人是法身大士,那个人是菩萨再来,现在有这么多的佛菩萨在世间为什么还称...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题,都是吾人应该反省的问题,不知你是否问过自己? 一、我出...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
当情绪的波浪生起时,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不分别、不评判、不逃避、不压制,看着它生、住、异、灭,如同波浪的起伏,...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楞严经》 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
一心可现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一心可现十法界。心有善念,则入三善道;心有恶念,则现三恶道境;心念声闻...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谓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念念无间,行住坐卧,惟此一念,更无二念...
虚无身
【佛学大辞典】
上篇:虚无 | 下篇:虚伪 |
梵语 parigraha。(一)又作摄取不舍。谓阿弥陀佛摄受护念念佛之众生而不舍。据观无量寿经载,阿弥陀佛之光明遍照十方...
后陈
他界
瞋
弘决外典抄
王无恩妙行纵有非时
灵姥寺
五果回心
独眼龙
二类各生
广教相
空无边处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萨再来
吾人反省十二问

女人在生理期可以念佛诵经吗

一切外境只是因缘的暂时和合而已

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

【推荐】念佛能否往生,但问自心,不必他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