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四卷。日本具平亲王撰。唐代湛然所著之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为摩诃止观之注释书,弘决外典抄则将其书中所引用之外典如周易、尚书等,及其注释书五十余部之文,予以抄出,并加注释。[日本纪略后篇卷十一、大日本史卷九十四、日本访书志] p192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教乘法数云:转八识成四智。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相...(名数)在家与出家也。智度论七曰:此中二种菩萨,居家出家。善守等十六菩萨是居家菩萨,(中略)慈氏妙德菩萨等是...(一)殊胜之因缘。从容录第三则东印请祖(大四八·二二九上):“东印土国王请二十七祖般若多罗齐。王问曰:‘何不看...(譬喻)石女之儿,非有之譬也,如言龟毛兔角。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一)指究竟圆满之佛教。于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五,有为善财童子说圆满因缘修多罗之记载。在我国,将诸经典内容体系化,...禅宗公案名。又作云岩遍身手眼、云岩问道吾手眼、云岩摸枕、云岩大悲。本则公案乃云岩昙晟与道吾就“大悲菩萨之千手...【近事律仪二不应授】 p0822 瑜伽五十三卷十二页云:问:由几因缘,不应授彼近事男律仪?答:略由二因。一、意...(修法)爱染王之修法也。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瑜祇经爱染明王品详述其作法。...【七种精进清净相】 p0063 瑜伽七十八卷十一页云:若诸菩萨,通达精进平等之性,不由勇猛勤精进故;自举陵他。...略称三假。(一)般若经所立之三种假。假施设,梵语 prajapti。又作三摄提、三波罗摄提。即:(一)法假,法,指色心等...【果唯识】 唐代慈恩寺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义总摄为五种,称为五种唯识,此为五种唯识之一。亦即经论中阐...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身口意,所以现在要修理修理你的嘴巴,随便说话不可以,你要加...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一起吃饭,有人吃得快,有人吃得慢,吃得快的人,吃完之后就静...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是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哲学的重要理论。不过,作为一种学说体...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清净本然,我们内心当中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罪业,本来没...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会冲突、会不愉快、会争执,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如...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心要长存...
一、地藏菩萨的功德 经文: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是地藏菩萨摩...
弘决外典抄
【佛光大辞典】
上篇:弘忍 | 下篇:弘明集 |
(杂名)称真言两部不二之灌顶水也。不死者,甘露之译也。大疏五曰:明日当贻内不死甘露,皆令充足也。演奥钞十一曰...
转识成智(二)
二种菩萨
胜因
石女儿
圆教
云岩大悲手眼
近事律仪二不应授
爱染王法
七种精进清净相
三假施设
果唯识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慧律法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

骂我们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