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善导之观经疏科本经之王宫会为四分,第三曰得益分,即明十六观之正宗分已,而明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见佛得道之益之经文也。观经序分义曰:“四从说是语时,下至诸天,发心已来,正明得益分。”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唯识家所立六位心所之一。即缘别别之境所生之五种心所。指欲(梵 chanda)、胜解(梵 adhimoksa)、念(梵 smrti)...(天名)山城名胜志九曰:大白光神,梵云郁多罗迦神,天竺雪山神也。有禅法拥护之誓,故劝请之,即十二神之随一也。...指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华严宗本立四种法界,为与能观之智对应,故别立三重法界,即:(一)理法界,即统摄万物形成之...梵名 Bhadrakalpika-sūtra。凡八卷(或七卷、十卷、十三卷)。又称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四种妄增益边】 p0452 瑜伽六十四卷九页云:谓于安立所有苦谛,乃至道谛,略有四种妄增益边。一、我增益边。二、...(术语)四缘之一,新云等无间缘,旧云次第缘。...(一)梵语 khyātivijāna。为阿梨(赖)耶识之别名。乃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盖一切诸法皆依阿梨耶识而显现种种...即指极乐净土之宝座。檀林,指栴檀林。意谓在栴檀林树下,众宝庄严之莲华座。无量寿经(大一二·二七一中):“其池...梵语 upavās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婆沙、优波婆娑。又作善宿。指在家男女受持一日一夜之八戒者;以亲近三宝宿住,...(术语)清净之法眼也,法眼为五眼之一。小乘之声闻于见道观见四圣谛,大乘之菩萨于初地观见二空之理之智也。无量寿...指密教金刚界之智法身,或指胎藏界之理法身。又称四面如来。毗卢遮那佛即密教之大日如来,于胎藏界象征理德,是为理...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地藏十轮经...
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也是自古以来净土理论家所讨论一个主要问题之一,西方净土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么安住?这是根本问题,就...
懈怠一定堕落。懈怠就是人没有自信,身体很懒,懒得不得了。懒到什么程度呢?懒到给他做个大饼,搁到他脖子上,他都...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示:长期于外地游身行化的人,在修行上有五种困难和障碍,是哪...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每次都跟大家说到这个大家吉祥,在佛教的经典里面呢,...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持咒时杂念纷飞,有时甚至如脱缰野马...
隆莲法师(19092006),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德高僧。俗家姓游,名永康,字德纯,亦名慈;法名隆净、仁法,别号文...
佛陀率众游化至毘耶离城,城中有一长者名维摩诘,虽身为在家居士,却「奉持清净沙门律行」,智慧超脱。佛陀知道维摩...
得益分
【佛学大辞典】
上篇:试经得度 | 下篇:得病十缘 |
【于食无有厌足所作过患】 p0753 瑜伽二十三卷九页云:云何于食无有厌足所作过患?谓诸国王剎帝利种、位登灌顶...
五别境
大白光神
三重法界
贤劫经
四种妄增益边
次第缘
现识
檀林宝座
近住
清净法眼
四面毗卢遮那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精进破懈怠

不多游化之人有五种功德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