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由官设度科,印度无此法,始于我国。佛法金汤编七曰:“唐中宗神龙二年八月,诏天下试童行经义极通无滞者度之,试经度僧始此。”编年通论十七曰:“唐肃宗至德二年,听白衣能诵经五百纸者度为僧。”佛祖统纪五十一曰:“宋仁宗诏试天下童行诵法华经,中选者得度,参政宋绶夏竦监试。”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paca karmendriyāni。五种造作业之根。又称五作根、五业根、五业。指数论二十五谛中第十四至十八等五谛。即:...(植物)又曰大白团华。梵语,摩诃曼陀罗华。四华之一。法华光宅疏一曰:摩诃曼陀罗华者,译为大白团华。...又作教行证三分。乃根据教、行、证三重而理解之七个法门。系日本天台宗之教法,为与本觉、始觉之口传同时受到重视之...全一卷。译于南朝梁代(502~557)。译者不详。又称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与庄严劫千佛名经、星宿...【四种他胜处法】 p0451 瑜伽四十卷十八页云:如是菩萨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等为四?若诸菩萨,为欲贪求...(术语)法华玄义六曰:他土余根皆利,随所用尘起之令他得益,此土耳根利,故偏用声尘。他佛土之众生或有眼根之利者...全三十卷。宋代施护译。全称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又称宋译教王经、三十卷大教王经、大教王经。收于...梵语 dāna,巴利语同。又作旦那、柁那、拖那、驮曩。略作檀。意译为布施、施。即给与、施舍之意。梵汉并称,则为檀...(术语)为禅门教外别传本分之命令,棒喝之外不立一法,谓之正令。碧岩序曰:提掇正令。同种电钞曰:正令乃本分之令...梵语 sāmantaka-samādhi。略称近分。为“根本定”之对称。指舍离下地之染污,作艰辛之修功,以得上地之禅定。近分...(术语)佛所证之真体也。七佛经曰:佛有清净法界,证真觉智无不了知。...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在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属于中品往生的,我们来举一个,宋代有位比丘叫法持,他相信净土法门,修净土忏...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千年当中,出现了很多祖师大德;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大乘思想...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从佛教教义角度看有无相应说法?超荐法会对于亡者有何益处? 说起头七,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佛...
一位从事商品零售业的居士向清净诉苦:近期业务不景气,想扩大规模又缺少资金,贷款迟迟办不下来,心情不好偏偏又牙...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主题,叫做契理契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因材施教...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观,一个是事修。 理观,是一种内心的智慧的...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甚至越控制反而越有,请问这样是否意味着念佛就没有功夫了?...
我当内科住院医师的时候。有一天,在医院爬楼梯看见一位气质很高雅的中年女人,但是她整个人失魂落魄的,走路摇摇晃...
试经得度
【佛学大辞典】
上篇:得度 | 下篇:得益分 |
【于应恭敬而不恭敬过失】 p0753 瑜伽九十九卷四页云:若于尊教,轻触怨咎,怒睛恶视;不恭敬听受别解脱经等。...
五作业根
大白华
三重七个法门
贤劫千佛名经
四种他胜处法
此土耳根利
现证三昧大教王经
檀那
正令
近分定
清净法界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要确信一切都是完美的

契理契机,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