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教行证三分。乃根据教、行、证三重而理解之七个法门。系日本天台宗之教法,为与本觉、始觉之口传同时受到重视之口传教法。其口传教法之要目有:一心三观、一念三千、止观大旨、法华深义等广传四个大事,而法华深义之内容又分为:圆教三身、莲华因果、常寂光土等略传三个大事,合计为七个法门。其理解之方法,有根据祖师著述之文字面所知者(教重),与根据祖师著述之实践法而得知者(行重),以及经过实践,在内心所体会(证重)等三重,故称为三重七个法门。 p59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四分家】 识体四分之说为被视为唯识正义。此外尚有‘安难陈护,一二三四’之说。十大论师的安慧仅立自证分,称为...(术语)三余之一。二乘之人,断尽三界内见思之惑,犹有界外无明之惑,故谓之烦恼余。...山,意指寺院。谓僧侣外出后再归返原住之寺院。又作归寺、归院。 p6569...1、即论藏,为三藏之一。 2、世亲菩萨所造的俱舍论,梵名阿毗达磨俱舍,华译为对法藏。...(佛名)Tiṣya,又作弗沙Puṣya,佛名。原为星。以星为佛名。释尊百劫之修相中,逢此佛,翘足赞偈,因超九劫。...广义言之,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狭义而言,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之戒法。斋之梵语为 uposadha,...即释尊说法,经结集而成之经典,后世遂以佛门经籍,统称为释典。 p6821...为日本佛教法系传承制度之一。又称伽蓝相续。在我国禅林,传承之方法采用嗣法制,即宗派系统皆由师家传付弟子,而有...【梵行求】 p1032 瑜伽九十六卷二页云:复次由梵行求增上力故;先说起信。次于尸罗,受学而转。次于现行所有过罪,...(经名)江南敏法师立二教,法华涅槃等为释迦经,华严经为卢舍那经。是就能说之教主而名所说之法也。见五教章上。...弘一大师:“南山撰述中,屡引明了论疏。灵芝云,未见。今考高丽义天与灵芝同时新编诸宗教藏总录载,律二十二明了论...(嘉兴藏流通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一)净土的定义: 净土的意思就是佛、菩萨等圣人所住的国土。是佛的功德所成的世界,也可能是佛的愿力所成的世界...
在福建省的莆田有一户林家,祖先有一位老婆婆喜欢行善,常常做粉团子来布施。谁来要,她就给谁,每天都这样做,一生...
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睡着了。不久,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了那个沉睡的路人。眼看熟睡的路人就...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题,心很浮躁。该如何静下心来? 浮躁的原因是你想得到一个什...
从来我就是个性格暴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意气用事起来常常伤人伤己。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路怒症,一旦开车上了路,完...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放心去做,是故做事不能趁心如意。古人说:俯仰无愧。就算死到...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碍、恼害的意思。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只要障碍我们修道就可...
三重七个法门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三迦叶 | 下篇:三重法界 |
【如理所引】 p0577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如理所引者:谓不增益非真实有,如四颠倒。谓于无常,常倒;于苦,乐倒...
四分家
烦恼余
归山
对法藏
底沙佛
斋戒
释典
伽蓝法
梵行求
卢舍那经
明了论疏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圣严法师《什么是净土》

行善的回报实在是太丰厚了

【推荐】有一盏灯是特意为他们点亮的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佛法让烦躁心变平静
当鸣不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