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言唯有内心,心外无境也。楞伽经唯识论曰:“唯识无境界,以无尘妄见。”秘藏宝钥上曰:“幻影观心,唯识遮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咒字袈裟、种子衣。为轮袈裟之一。即折叠长一公尺余,宽约五十公分之布帛,于其上书写三衣之种子 (阿)、 (鑁...(本生)毒龙持戒而失身。智度论十四曰: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众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指午斋之时,或指接受檀越之供养。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上(卍续一一二·一二下):“或久出归时,就临斋,俓入僧堂,...【总义四相】 p1402 瑜伽八十一卷十三页云:由四种相,当说总义。一者、引了义经故,二者、分别事究竟故,三者、行...【心自在】 p0350 世亲释九卷十四页云:心自在者:谓生死中,能无染污。无性释九卷七页云:心自在者:谓于生死无染...【戏论】 p1405 瑜伽十三卷十七页云:云何戏论?谓一切烦恼,及杂烦恼诸蕴。 二解 瑜伽九十一卷五页云:当知此中能...盖阿毗达磨之权舆。一切有部之洪源也。无上等觉入室之神足。摩诃目乾连之所制矣。镜六通之妙慧。晢三达之智明。桴金...【坚力持性】 p1028 瑜伽四十四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坚力持性?当知此性,略有二种。一者、自性,二者、依处。言自...【阿难迦罗】 此云喜海。玄云:持圆教。付法藏有三:一、阿难,此云庆喜,传声闻藏。二、阿难跋陀,此云喜贤,...【佛记弟子双双第一】 p0656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九卷十三页云:问:何故世尊说诸弟子,双双第一?尊者世友说曰...【三种远离】 p0178 瑜伽六十三卷一页云:复有三种远离。一、住处远离。二、见远离。三、闻远离。...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往生论...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个觉悟是说痛苦生起的因缘。我们每一个人...刚才,来了位中年人。一进门,他就对我说:前几天,差点自杀掉。我故意问:后来怎又没自杀呢?他说:公司还有许多事...
往生比丘 《净土圣贤录》初编者际清居士彭二林评论道:佛法传入中国已经很久了。从汉朝到晋朝,高僧大德,多以解论...金刚经十大威力依《金刚般若经旨赞》开示:此经有『十威力』,犹如金刚,故得此名。何等为十? (一)最胜威力。 最...临近清明时节,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 坊间传说,本老曾言:我不走,谁也推不走;我要走,谁也拦不住。幻生幻灭了无...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为犯了法而坐牢,身体便受拘束;如果从牢里出来,便得解脱。但...1. 吃亏: 吃亏是福。吃亏就是赚看不到的大便宜,经常吃亏,就能扩大心量。如果吃亏后又后悔,又抱怨,那不算,白吃...快乐,是人生所憧憬、所追求的。学佛也正是为憧憬人生的快乐,追求人生的快乐,因为学佛的目的在于转迷为悟,离苦得...
唯识无境
【佛学大辞典】
上篇:唯识导论 | 下篇:唯识义蕴 |
(人名)唐真定府临济院义玄,曹州南华人。见黄檗山运禅师,了然通彻,后赵人请住子城之南临济,示人心要,颇类德山...
种子袈裟
毒龙
临斋
总义四相
心自在
戏论
法蕴足论
坚力持性
阿难迦罗
佛记弟子双双第一
三种远离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活着没有意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