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名数)一不贪,二不瞋,三不痴。十住毗婆沙论一曰: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智度论三十曰:一切...净土教三流之一。指唐代善导(613~681)所立之净土教派。系由昙鸾(476~542)、道绰(562~645)相承而来,依初祖...【无出】 p1042 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六页云:无出者:无士用果。复次出者:谓得。彼于佛法,无所得故;说名无出。...又作净法界。佛所证之真体。清净者,真如之体,离一切烦恼之垢染;法界者,一切世间、出世间功德之所依。据佛地经论...亦名:无根重罪谤戒缘起、无根谤戒缘起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佛在罗阅祇,尊者沓婆得罗汉已,手出火光,为僧知...(人名)慈童女长者之子也,慈童女为长者之名,非为女人。杂宝藏经一曰:佛于过去世为一慈女,由事发愿,愿一切受苦...(杂名)生-殖-器病之名。译曰妒黄门。因见他淫,方有妒心,而起淫根之病也。...凡三卷。唐代智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略称菩萨行门诸经要集。系纂集诸经中,有关大乘菩萨行之要文而成,计有...(经名)摩利支提婆华鬘经,一卷,不空译。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一卷,不空译。摩利支天经,一卷,阿地瞿多译。摄...【愚夫四相】 p1251 瑜伽七十卷十三页云:复次愚夫有四种相。一、不作善作。二、作于恶作。三、二种杂作。四、虽复...(术语)对于因分而言。果之分齐之意。即超绝因人言说思虑之不可思议境界也。具云性海果分,亦称果分不可说。冠注五...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有很多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他正想细细道来,老和尚只是淡然...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果人人愿意吃苦,则人人都可成佛,可到...
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有诸多的净土,为什么就唯独指示西方呢?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其缘由就有三点。第二句就谈道...佛陀说法,讲究应机,提倡随机施教。 比如,对小孩,佛陀教他们要不妄语等,而不讲高深的业、轮回理论;对老者,常...清朝有一位东瓜和尚,名没有传下来,不知什么名字,喜欢吃东瓜,人们就称他东瓜和尚。 他是杭州人,在华严庵出家,...福报,是佛家用语。福报是果,因在于修。福报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修得来的。 南怀瑾大师在十一岁上遭遇了一件奇特...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 应发如铁围...
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疑惑。阿难尊者的疑惑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在修学的处所当中,应该以什么来当作对治的处...
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辞典】
盖阿毗达磨之权舆。一切有部之洪源也。无上等觉入室之神足。摩诃目乾连之所制矣。镜六通之妙慧。晢三达之智明。桴金鼓于大千。声玉螺于百亿。摘藏海之奇玩。鸠教山之胜珍。欲使天镜常悬。法幢永树。众邪息蕃蓠之望。诸子骋游戏之欢。而为此论也。是以佛泥越后。百有余年。叠启五分之殊。解开二九之异。虽各擅连城之贵。俱称照乘之珍。唯一切有部。卓乎迥秀。若妙高之处宏海。犹朗月之冠众星者。岂不以本弘基永者欤。至如八种揵度鹜徽于发智之场。五百应真驰誉于广说之苑。斯皆挹此涓波。分斯片玉。遂得驾群部而高蹈。接天衢而布武。是知登昆阆者。必培塿于众山。游溟渤者。亦?塘于群澍。谅其然矣。矧乎顺正理以析疑。显真宗以副惑。莫不镜此彝伦。鑒斯洪范。故使耆德婆薮屈我众贤上坐幽宗见负弘致者也。题称阿毗达磨者。形二藏以简殊也。一切有部者。对十七以标异也。法蕴足者。显此论之胜名也。能持自性。轨范称法。法有积集。崇聚为蕴。此论攸宗。法聚三七。皆与对法为依。故目之为足。三藏玄奘法师。以皇唐显庆四年九月十四日。奉诏于大慈恩寺弘法苑译讫。大慈恩寺沙门。释光笔受靖迈饰文。
上篇:发生愁叹苦忧扰恼 | 下篇:法处 |
指大乘至极的涅槃,因大乘的涅槃与小乘的涅槃不同,小乘的涅槃偏真但空,大乘则连空亦空,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
三善根
善导流
无出
清净法界
无根波罗夷谤戒缘起
慈童女长者子
伊梨沙掌拏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经轨
愚夫四相
果分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为人处事要讲究方法
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
福报要省着点用(南怀瑾老师的故事)

承事善知识应发的二十一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