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术语)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维摩经菩萨行品曰:不惜躯命,种诸善...(613~681)唐代僧。山东临淄(一说安徽盱眙)人,俗姓朱。号终南大师。为净土宗第三祖。亦即净土宗昙鸾、道绰派之...即安住于 (a,阿)字本不生之三昧。全称满一切愿出广长舌相遍覆一切佛刹清净法幢高峰观三昧。又作法幢高峰观三昧、...亦名:无根重罪谤戒约罪多少、无根谤戒约罪多少 行宗记释云:“单犯中,问意。以谤本从虚,理须兼妄。答中,论明单...(人名)Īśvara译曰自在。西域人。善通三藏。达四阿含。宋文帝元嘉年中于彭城翻译诸经。见名义集一。...【全摄】 p0634 显扬十四卷十页云:全摄者:谓诸蕴等具足五、十八、十二等,所摄。 二解 如十种摄中说。...又作大乘毗尼、菩萨毗尼、菩萨律藏、菩萨调伏藏。指大乘菩萨受持之戒律。为“小乘律”之对称。梵网经卷下(大二四·...(天名)Marici,又曰摩梨支,摩利支天,摩利支菩萨,摩利支提婆。译曰阳焰。以其形相不可见不可取,故名。又曰华鬘...【敬】 p1248 大毗婆沙论二十九卷十三页云:云何敬?答:谓有敬、有敬性,有自在、有自在性,于自在者,有怖畏转;...(杂名)与因位愿行相应而为证得果上之如来时,以其功德成就之名号也。...(杂语)由今往过去世谓之乃往。...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
我们每个人都有冤家对头,但碰到冤家对头我们千万不要生气啊,为什么?我们想想今生以来曾经讲过多少人的坏话,曾经...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有说到。例如《法华经》(普门品)、《心经》、《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宗舜法师答: 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信仰佛教,...夜晚,列车奔驰,两节车厢的交接处,转弯时出现了一个致命空隙,一个人掉了下去。 两位同伴一回头,就发现人不见了...
中国佛教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诗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无可、皎然,宋代的遵式、志南,明代的传灯、怀让等。但女诗...
【原文】 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者,诸国王大臣之类是也;有人而人者,诸小臣及平民衣食饶足,...
壬二、普贤观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
发生愁叹苦忧扰恼
【阿毗达磨辞典】
谓有一类。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师友死故。或因亲族灭亡都尽。或因财位一切丧失。便发自身猛利刚犷切心夺命辛楚苦受。彼于尔时。心热等热。内热遍热。便发于愁。已愁当愁。心中愁箭。说名愁。复有一类。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师友死等。便发自身猛利刚犷切心夺命辛楚苦受。彼于尔时。心热等热。内热遍热。便发于愁。已愁当愁。心中愁箭。由此缘故。而伤叹言。苦哉苦哉。我父我母。广说乃至。我财我位。如何一旦忽至于此。其中所有伤怨言词。种种语业。说名叹。五识相应不平等受。说名苦。意识相应不平等受。说名忧。诸心扰恼。已扰恼。当扰恼。扰恼性。扰恼类。说名扰恼。于老死位。发生如是种种愁叹苦忧扰恼。
上篇:法性相差别 | 下篇:法蕴足论 |
【四种语失】 p0427 瑜伽十四卷十三页云:又略有四种语失:一、不实,二、乖离,三、毁德,四、无义。与此相违,当...
善根
善导
清净法幢高峰观三昧
无根波罗夷谤戒约罪多少
伊叶波罗
全摄
大乘律
摩利支
敬
果上名号
乃往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清明节佛弟子怎样做才对已故亲人最有利

遇到冤家对头千万不要生气

高僧与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事迹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转弯的人生

印光大师呵斥民国奇女子成高僧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