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具名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唯识三个疏之一。四卷,唐慈恩作,解成唯识论中之要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唯识宗谓诸法之种子各有本有、始起二类,而种子须具备之六项条件,称为种子六义。据成唯识论卷二、梁译摄大乘论释卷...(譬喻)烦恼能害人,故譬以毒箭。涅槃经五曰:见阎浮提苦众生,无量劫中被淫怒痴烦恼毒箭,受大苦切。...禅宗公案名。系唐代临济义玄禅师示寂前与其弟子三圣慧然之问答。临济录(大四七·五○六下):“师临迁化时,据坐云...【应远离乐】 p1400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二页云:应远离乐者:谓诸欲乐。...【心清净】 p0350 如四一切种清净中说。 二解 如八种异熟因由三缘增长中说。 三解 显扬三卷十七页云:二、心清净。...【应远离相】 p1400 瑜伽十一卷十九页云:应远离相,复有四种。谓沉相、掉相、乱相、着相。何等沉相?谓不守根门;...何等法性相差别?谓即于蕴界处中我等无性无我。...【通达决择】 p1025 雑集论十六卷六页云:通达决择者:谓见道。能通达谛理故。...【阿难】 大论:秦言欢喜。佛成道时,斛饭王家,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心欢喜,言:今日大吉。语来使言...(杂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身上以何为见?是眼见耳见鼻见及身心等见?答:见无如许种见。云:既是无如许种见...【佛证净乃至僧证净】 p0656 显扬三卷十八页云:一、佛证净。谓已见谛者,于如来所,善住出世间信;及后所得善...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问: 我有一个佛友诵《地藏经》五六年了,但从未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而是给自己孩子的冤亲债主回向,是否颠倒?...
脱名缰利锁,乘法船遨游。 破我执自在,为苍生奔走。 清朝乾隆出游江南时,曾与镇江金山寺的老和尚到江边散步。望着...月前,乡友微恙,前往探望。路经乡野,偶过屠门。有乡野老伯,正庭外宰杀一鸭。悲凄、哀绝的鸭叫,从一声到待杀的一...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王曰。汝等何为是间。罪人对曰。我等死时。不知如行。诸恶自...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树上的叶子,最后将扫把一丢,坐在地上叹气。 我问他在做什么...
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他当年到这里来修行,历经十四年的艰苦磨难。我们今天在这里...
(上) 古印度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城毗诃罗山的七叶树窟。当时城中有一位居士名散陀那,喜好游...宗教与封建迷信是不同的,有很大的区别。 一、产生的来源不同 封建迷信来自民间,涉及民间的习惯、民间的传说、民间...
唯识枢要
【佛学大辞典】
上篇:唯识述记 | 下篇:唯识演秘 |
(杂名)能解义之少年也。释氏要览下曰:法安年十八,讲涅槃经。张永问年几?永叹曰:昔扶风朱勃。年十二,能读书。...
种子六义
毒箭
临济瞎驴
应远离乐
心清净
应远离相
法性相差别
通达决择
阿难
自性见
佛证净乃至僧证净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怎样才能恶业消灭,善根增长菩提不退

您可知江上船只多少
拯救动物,救赎人类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功夫用到纯熟程度,那种境界是不思议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