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此三者为远离三界贪爱之一具禅定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称四大道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合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一)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八世法】 p0070 瑜伽二卷十五页云:复有八世法。谓得、不得、若誉、若毁、称、讥、苦、乐。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犯罪究竟】 p0522 瑜伽一百卷二页云:遍知犯罪究竟者:谓于是处、施设方便,卽于是处、而得究竟;非于中间、有其...【阇黎哆】 此云祖父。文句云:众生最初生彼道名祖父,后生者亦名祖父。妙乐云:亦是后生者之祖父也。...(1634~?)明末清初临济宗僧。潼川(四川)人,俗姓韩。号赤松。六岁时遇乱入黔,十五岁时,厌俗世,入南望山斋戒...(术语)三明与三慧也。无量寿经下曰:得深禅定诸通明慧。同慧远疏曰:明谓三明,慧谓三慧。...从恶业生,而使身心受苦之果报。总言之,生死之果报皆为苦;分别之,则如天上者为乐果,如地狱者为苦果,如人界者则...(菩萨)具名大势至菩萨,得大势。梵语摩诃那钵Mahāsthāmaprāpta,阿弥陀三尊之一。侍于阿弥陀之右胁。主佛之智...五种其性钝拙的烦恼,即:贪、嗔、痴、慢、疑。...(名数)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子题:小事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五分,二师亦不得以小事留弟子住。若于白衣前出鄙拙言,应令觉知,广如第二十三...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准提咒持诵仪轨...惠能大师谓惠明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又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或者讲妄想...慈悲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贵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别人、包容别人,更懂得如何去爱惜别...
什么叫杀呢?断有情命,以嗔恨之心,来断绝有情众生的命根杀戒。 持戒功德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1、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师答:那是你没有学好。学好了,家人欢喜得很! 2、问:那怎样是学好? 师...
要谈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从心调整对环境的适应力。以我为例,因为我的免疫系统很差,医生都希望我能和人...
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于彼恶业...人生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将来是美丽的,可是失望却是最痛苦的。要实现未来的希望,现在必须付出努力的代价。必须...
八胜处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八无暇有暇经 | 下篇:八备十条 |
【舍头窣堵波】 p0976 西域记二卷九页云:龙池东南行三十余里、入两山间,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高百余尺。是...
四大名山
八世法
犯罪究竟
阇黎哆
道领
明慧
苦果
势至
五钝使
二空
二师不得以小事留弟子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圣严法师:如何能明心见性
由感受来牵动,这就是颠倒想
慈悲充实了生命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佛弟子们都会问的27个问题

不要老回头看过去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