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人之身,是众缘之假和合物也。大乘同性经曰:“众缘和合,名曰众生。”原人论曰:“此身但是众缘假和合相,元无我人。”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或作影向众。四众之一。诸佛及法身之菩萨,为赞助释迦如来之教化,应现如影如响之身也。释迦之法主如形声,...Sifenlu 佛教戒律书。亦称《昙无德律》。原为印度上座部系统昙无德部(法藏部)所传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资持记·释沙弥篇:“所以得听前后二序者,由是部主所述,非正戒本故。问:‘律制,比丘不得为沙弥说五篇名;而前序...(故事)佛灭后第一结集时,优婆离结集律藏。见智度论二,四分律五十四,善见律毗婆沙一,西域记九。...复次因辩观察契经等法,应当解释诸法道理,由依此道理能观彼法故。问若欲于诸法正勤审观察,由几种道理能正观察耶?...【有法差别相违因】 p0556 因明入正理论云:有法差别相违因者:如卽此因,卽于前宗有法差别,作有缘性。亦能成...指菩萨之自性行、愿性行、顺性行、转性行等四种修行。(一)自性行,谓诸菩萨之本性贤良质直,敬爱父母师长,行种种善...(术语)对事火之称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之火云事火,火大之一种云性火。性火者,遍于一切之色法也。因明大疏二曰:火...【染污分别】 p0877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染污分别者:谓于过去、顾恋俱行,于未来、希乐俱行,于现在、执着俱行...亦名:梵国必中、梵土中边 子题:大夏、金刚轮、中华、昆仑、香山、雪山、天柱、五印、凡王、圣王、震旦、神州、黄...【怛刹那】 毗昙翻一瞬。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方视为菩萨。像在法鼓山团体中,大家会互称对方为菩萨,就是将...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下鲜花。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
编者按:不杀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戒。戒杀的功德十分广大,而杀生的果报又极为可怖,实为我们学...
形,就是我们的业报的身体。如果我们执著这个身体为真实的,那么这个形体就成了众罪的薮,薮就是一个峡谷,它能够繁...
问:大士寻声救苦,是救于果者也,何以世间仍有许多苦恼,不蒙垂救耶? 答:佛菩萨之垂训,在使众生自己明白苦因,...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攀缘心,在《楞严经》讲到两个内涵: 第一个,是业力的问...
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那么,如何使用,却反映了他的智慧。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花钱还需要智慧么? 这个...
假合之身
【佛学大辞典】
上篇:假合 | 下篇:假色 |
(经名)佛说缘本致经。一卷,失译。与佛说本相倚致经皆为中阿含本际经之别出。说善恶诸法,皆次第缘生者。本者因之...
影响众
四分律(Dharmagupta-vinaya)
沙弥于僧说戒时得听戒经序
优婆离结集律藏
四道理
有法差别相违因
四种性行
性火
染污分别
中国
怛刹那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推荐】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戒杀放生的重要意义

真正的主人翁被遗忘了

世间有许多苦恼,佛菩萨为何不蒙垂救
佛今在何处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