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宝生如来四亲近之第四,金刚笑菩萨也。使一切有情诸根得无量之安乐悦意,故名常喜悦根。见金刚顶经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citta-prakrti,巴利语 citta-pakati。即心之本性。又称自性。心之本性有清净、染污,或二者皆不是,或二者皆...【抚育】 p1343 此释于食知量中名。瑜伽七十卷五页云:抚育者:增梵行故。抚育二字,瑜伽二十三卷十五页作存养。...大小乘之解释互异:(一)小乘俱舍之看法:指由异熟因所生者。盖小乘总谓由异熟因所生者,称为异熟生;故与“异熟果”...指施者、受者与施物三者。三轮之相存于意中,称为有相之三轮。灭此三轮,住于无心而行施,则为三轮清净之檀波罗蜜。...梵名 Sudāya 或 Sudāna,巴利名 Sudāyi。佛陀弟子,为古印度舍卫国王旃陀越之子。又作须陀、须陀那。意译善施。...二戒之一。略称讥嫌戒。又作遮戒。如杀、盗、淫、妄等,不待佛制而其自身即具罪者,称为性戒。除性戒之外,比丘之戒...jingliangbu 小乘佛教派别。又称说转部、说经部,简称经部。部派佛教中最晚出的一派。主张在佛教三藏中应以经而...梵语 bhāryā。意译妇。又作婆梨耶、婆哩野、婆庾。即指妻、妇,妻妾、女、夫人等。据起世经卷十载,劫初之时,大...(物名)所谓业镜是也。在阎魔厅罪人一生恶业之事实悉现前令当人见之。此净玻璃镜之名,出于伪造之十王经,不足取。...(植物)Śami,又作赊弥,奢弭。木名。译曰枸杞,合部金光明经六曰:奢弥(枸杞)草。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上曰:赊弥...(术语)檀为梵语,译曰施。是梵汉双举之熟语。...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地藏经》又给我们一个启示:地藏王菩萨每日清晨随顺人间,他就入恒河沙定。这个定包括好多定,恒河沙有多少沙子,...
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著。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手段比古人更甚,苦果也就更大。冷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我们能睹...
一日,佛子罗睺罗等五十位沙弥,听闻佛陀讲述波斯匿王的皇后与五位扇提罗石女侍从之间的宿世罪报因缘。 新出家的沙...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为什么要三番劝愿,不断地劝,劝一次还不行,还要劝第二次,...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痛苦是不能主宰的。四念处有别相念、总相念。虽然观受是苦,但...
问: 如果我们在没有达到顿悟,那一刹那间的时候,突然中就往生了,那么我们带着能所,夹着意识心,带业往生,这个...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但也有的讲佛法与世法敌...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二个是空性,第三个就是真如,这三个重点。 我们初学佛法,每...
常喜悦根大菩萨身
【佛学大辞典】
上篇:常啼菩萨 | 下篇:常道 |
又作的取三愿。意谓取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十一、二十二等三愿,以之阐明往生净土之因(五念门)与果(五功...
心性
抚育
异熟生
三轮相
苏陀夷
息世讥嫌戒
经量部(Sautrantike)
婆梨耶
净玻璃镜
奢弥
檀施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你能够持他的圣号就已经得救了

不求生西方净土,将何以堪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带业往生这个「业」指的是什么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