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新曰十遍处。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之十法,使其一一周遍于一切处也。十中之前八者,如前之第三净解脱,观色之清净,其所依之禅定亦如前,依第四禅定缘欲界之色也。后二者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定为所依,缘其他受想行识之四蕴也。修观行者由解脱入于胜处,由胜处入于一切处,起于后后者胜于前前也。盖修解脱,但于所缘,总取净相,未能分别青黄赤白,后之四胜处,虽能分别青黄赤白,而未能作无边之行相,又前之四一切处,青黄赤白一一观为无边,而思此青等以何者为其所依?知依于大种,故地水火风一一观为无边。复思此所觉之色,何所依而广大?知由于虚空,故次观虚空无边。又思此能觉之识,以何者为所依?知依于识,故次观识无边。此所依之识别无所依,故更无第九之遍处。见智度论二十一,俱舍论二十九,同颂疏二十九,法界次第中之下。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三论宗解释“八不中道”所用之三种言教。即因应受教者所缘之方域,由能化之圣者所设之三种言教。此系隋代吉藏之师...指获得华严宗一乘教之法益。乃相对于三乘教之得“出世益”而称。华严五教章卷一教义摄益条下(大四五·四八○上):...(术语)佛菩萨自实身现化身出于世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杂语)儒家云招魂,佛家云去识还来。招还亡者之灵魂而供养之也。...五相差别者,谓清净等五相差别,一清净差别,谓永断一切烦恼并习气故。二圆净差别,谓遍修治佛净土故。三身差别,谓...【不缓加行】 p0327 瑜伽三十一卷七页云:云何名为不缓加行?谓无间方便,殷重方便,勤修观行。若从定出,或为乞食...(一)喻指智慧深广如海。因明入正理论疏序(大四四·九一中):“挹慧海于深衷,竦义山于奥腑。” (二)(541~609)...梵语 duhkha 之意译。音译作豆佉、诺佉、纳佉。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与乐乃相对性之存在,若心向着如意之对象...研究阐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意义之论题。唐代善导大师于观无量寿佛经疏玄义分中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意义,...(术语)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一、欲界,有淫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亦名:食界、净地 资持记·释结界篇:“食界者,摄食以障僧,令无宿煮罪。”(事钞记卷六·三·一六)...(嘉兴藏流通本)...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佛陀时代,有一位气质很好、但衣着褴褛的老妇人来到一座城里,她疲倦又饥饿地走到一户富有人家门口,便再也没有体力...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所谓的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念从心起,我们从一...
好,各位,那我们先,既然是今天大家来行这个佛事,特别的殊胜难得。尤其是我本人,可能了解的知道,原来在中国佛学...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选择的声闻道就觉得非常的吃亏,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我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副勤俭宽和,是一位出家法师的墨宝,这副字一直我非常喜欢。若从字面意义来说,可谓见仁见智,无...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最好的办法是打开你的眼睛。他说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孤独。 ...1.素食少病又健康 我们佛家吃饭,完全都是素食;这在三千年前,释迦佛就这样提倡了。现代人毕竟比 以前的人更聪明,...
男婚女嫁 宿世因缘 俗语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男女的相亲、相爱,进而结为夫妻,成立家庭,负起了生儿育女、抚...
十一切处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八胜处 | 下篇:八恒值佛 |
【净不净依止住食】 p1003 世亲释十卷一页云:二、净不净依止住食。谓触等三食、令色无色缠有情净不净依止而得住故...
三种方言
出出世益
出现
招魂法
五相差别
不缓加行
慧海
苦
六字释义
三界
摄食界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老妇人清净无染的爱

【推荐】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宏海法师2018天津行开示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佛法中的「勤俭宽和」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推荐】妙莲老和尚《吃素增福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