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之究竟觉悟也。别于菩萨之相似觉随分觉,故云真觉。唯识论七曰:“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末嗟罗】 秦言悭。大品嗟字门,入诸法嗟字不可得故。论曰:嗟字,即知一切法无悭无施相。华严唱縒(七可切)...【生得无记】 p0476 集论二卷十页云:何等生得无记?谓诸不善有漏善法异熟。...梵语 duhkha-vedanā。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者,领纳外境之义。境有顺、违、俱非三境,故受有苦、乐、舍三受。逼...(譬喻)譬五欲之害身俱舍论一曰: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三世业互对有几果】 p0216 俱舍论十七卷十一页云:已辩三性;当辩三世。颂曰:过于三各四。现于未亦尔。现于现二...见道断与修道断之合称。见道断,又作见所断,乃于见道彻见苦、集、灭、道四谛之理而断除四谛下之烦恼,即见苦所断、...梵语 ?īlānusmrti,巴利语 sīlānussati。为十念之一,八念之一,六念之一。即忆念戒行功德。谓念戒能止息诸恶,...(植物)花名。译言重华。法华义疏十一曰:波罗罗油,此云重。名义集三曰:波罗罗,此云重生华。...(一)梵语 pitaka,巴利语同。音译作必棏家、比摘家、比吒迦。乃篮或箧、箧藏之义,引申为仓库,或学之义;复由此义...(植物)世尊于毕波罗树下成菩提,故称其树为菩提树。梵语,菩提。新译曰觉。因云觉树。【又】(譬喻)可开正觉之功...云何正思惟?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思惟。等思惟近思惟。寻求。等寻求。近寻求。...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问: 弟子深信净土,誓死不退,现在也很少运动了,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应该早点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佛教徒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出家人是以修学佛法为职业,并以住持教团使佛教得以延续和发展,以弘法利生为主要职...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
昌臻这一次有这个缘法到广德寺来参学,也能够与各位同修大家在一起来学习佛法感到非常高兴。广德寺是四川著名的丛林...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佛不断地说:这个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为什么极难信?...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的只园寺,平常修习极乐净土的观想,日夜精进而不间断。后来...
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从前,在波罗奈城附近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有很多鱼、乌龟、鹅、鸭及雁鸟等。其中,雁群的首领名叫治国,统领五百...
真觉
【佛学大辞典】
上篇:真证 | 下篇:真觉寺 |
【于法正修】 p0747 瑜伽三十八卷十九页云:云何菩萨于法正修?当知此修,略有四相。一者、奢摩他,二者、毗钵...
末嗟罗
生得无记
苦受
五箭
三世业互对有几果
五断
念戒
波罗罗油
藏
觉树
正思惟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
在家居士的两种误区
彻悟大师:净土宗修行纲领

八关斋戒的内容、功德及受持方法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