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道断与修道断之合称。见道断,又作见所断,乃于见道彻见苦、集、灭、道四谛之理而断除四谛下之烦恼,即见苦所断、见集所断、见灭所断、见道所断等四断,更数经修习而断除修道断,总称五断。修道断又称修所断,即于修道位所断之烦恼。[俱舍论卷十九] p120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禁非戒恶。佛所制的禁戒,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和具足戒等的分别。...【防守正念】 p0708 瑜伽二十三卷一页云:云何名为防守正念?谓如有一,密护根门增上力故;摄受多闻,思惟修习...(印相)莲华部心轨于被甲拍掌之后说现智见智二身之印明。文云:次结现智身,二羽金刚缚,禅智入于掌,身前想月轮,...(术语)化身佛由降生以至涅槃共有八种之相。是曰八相成道。...【发起界】 p1160 瑜伽九十六卷十页云:在家有情、为求财宝,初兴加行;名发起界。出家有情、先乐出家。求出家故,...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谏恶性者,中人已上,可以语上。善友令行,反拒不随。故制僧谏,有违斯犯也。”济缘记释云:...谓五种之修法。又作五种坛法。就五种修法论五部之别,即:(一)息灾法,用佛部尊等,故有五智佛。(二)增益法,用宝部...(人名)苦行外道之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须跋执苦行为道也。...(术语)三界九地之一。色界之三禅天也。离二禅天粗动之喜受,而住于胜妙之乐受之地,故名。...(术语)又云同类善根。谓五正行中读诵,观察,礼拜(前三),赞叹供养(后一),之四种助业也。此等与称名念佛,虽...【慎那弗呾罗】 西域记云:唐言最胜子。制瑜伽师地释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断地到处教化,有段时间到舍卫城的郊外,建了一座简单的精舍。一些好乐佛法的年轻人纷纷前去听闻...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一说到食,一般人想到是我们吃的食物,这样理解是很狭窄的。食...有位女士说她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快乐,感觉缺少一些自由,好像一辈子都在为他人而活,希望我能给她指点。 我说:你...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古人很早就对尊严做了很好的形象比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有句话: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此所谓:泰极否来。阴盛必阳衰,阳衰必阴盛,阳盛必阴衰,阴衰必阳盛。 在《塞翁失马...
民国李生春,曾任福建省防司令,平时常持大悲咒,特别虔诚。 民国十四、五年期间,他随孙传芳到福建,和周荫人都担...
问: 文殊菩萨跟地藏菩萨给您不同的启示。 梦参老和尚答: 不是对我的启示,对谁都有启示,我学地藏菩萨是这样子的...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特别立了四道行,要求弟子时时刻刻锻炼自己,在生活中体验、磨...
五断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五翳 | 下篇:五藏 |
即阿提沙七部论著之合称。包括:菩提道灯论、大乘庄严经论(庄严经论)、菩萨行(菩萨地)、大乘集菩萨学论、入菩提...
禁戒
防守正念
现智身印明
化身八相
发起界
谏恶性法
五部尊法
须跋
离喜妙乐地
同类助业
慎那弗呾罗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刁难佛陀的年轻人

佛教对「食」的定义
圣严法师《什么都有,独缺快乐》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推荐】以平常心来看待祸福

虔诚诵持大悲咒,躲过下毒枪击暗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