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名)Sahā,又作沙诃,娑诃楼陀。新云索诃。堪忍之义,因而译曰忍土。此界众生安忍于十界而不肯出离,故名为忍。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又此界众生有贪瞋痴等烦恼之过,众生忍之,故名。又作杂恶。杂会。以是为三恶五趣杂会故也。此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一佛摄化之境土也。法华文句二曰:“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亦名杂会,九道共居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索诃,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区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娑婆者讹也。(中略)是三千大千世界,号为娑婆世界。”探玄记四曰:“娑婆者此云堪忍,悲华经云:此中众生贪瞋痴等过,梵王忍之,故为名也。”西域记一曰:“索诃世界三千大千国土,为一佛化摄也,旧曰娑婆,又曰沙诃,皆讹。”玄应音义三曰:“沙诃,又云娑诃楼陀,或云娑婆,皆讹也。正言索诃,此云能忍,或云堪忍,一言杂会世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又名挟侍。弥陀如来之两胁有观音势至二菩萨,药师如来之两胁有日光月光二菩萨,释迦如来之两胁有文殊普贤之...指忏悔时所诵唱之文。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之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一偈...(经名)有人名鹦鹉摩牢兜罗。佛尝于此家乞食,为说法,谓之佛说鹦鹉经。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名数)新译曰五蕴魔。旧译曰五阴魔或五众魔。...大智度论卷十六所载之佛教传说。昔有野火烧林,林中有一雉勤身自力,飞入水中,渍其羽毛,用以灭火。火大水少,往来...(术语)观欲界四谛之智,名为法智,观上二界四谛之智,名为类智,以是为彼之同类故也。...悉昙字 (a hūj)。阿为梵语一切字之母,一切声之体,为最初开口之音;吽为闭口之音,即终极之意。又以阿字有“本...(杂名)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见天中记。又清嘉录卷十二曰:案荆楚岁时记...【有出离法】 p0545 瑜伽四十三卷十二页云:若所说法,于所受学有毁犯者,施设还净;是故此法,名有出离。...谓如意根。应说其相。...梵名 Laksmana。又作罗奇曼。即印度史诗罗摩耶那主角罗摩(梵 Rāma)之弟,为印度教罗摩派崇拜之英雄人物之一。曾...楞严咒注音版...十善业道经...佛说疗痔病经...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脱,不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脱什么?...问: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恭敬一切,只要十种法不犯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
灵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后,在寺院里担任典座(即负责寺院伙食)。 一天,司马头陀来到百丈山,告诉百丈禅...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有一个道友问我,说我曾经讲过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这是什么含义?这是说我曾经在监狱...佛教中常说的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
娑婆
【佛学大辞典】
上篇:娑毗迦罗 | 下篇:娑婆诃 |
(佛名)世自在王佛之异名。...
二胁士
忏悔文
鹦鹉经
五种魔
雉救林火
类智
阿吽
腊八粥
有出离法
意处
罗什曼那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针对不同根机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灵祐禅师开山记

了生脱死,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对自己和对别人要用不同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