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俱舍论说七贤七圣。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阿毗跋致】 梵文 avinivartaniya,即不退转,功德善根不再退失之意。《大智度论》卷四载:‘菩提萨埵有两种,有鞞...【行苦相】 p0606 显扬十五卷一页云:复次前二苦相,世间共成。第三苦相,不共成立。今当成立诸行性是行苦。颂...(杂语)佛之出世也。行持钞上之一曰:至人兴世。资持记上一之一曰:佛身充满,随物现形。示生唱灭,拯接群品。今此...(术语)大日如来出生南方金刚光菩萨之三摩地也。见金刚顶经。...(譬喻)苦患之深譬之河津。智度论十一曰:万物无常,唯福可恃。将人出苦津,通大道。法华玄赞一曰:庶令毕离苦津,...(杂语)华严经有三译。一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一名六十华严,或名晋经,或名旧经。智俨造五卷之疏,名曰搜玄...梵名 Bhāvaviveka,或 Bhavya。音译婆毗吠伽、婆毗薛迦。又作清辩、明辩、分别明。为六世纪南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诸行性苦】 p1346 显扬十五卷二页云:论曰。又诸行性苦;少苦加之,苦相猛利。乐等不尔。又苦相深重,难为对治。...(术语)以疑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无定心故,于佛法无所获,疑有三种:一疑自,二疑师,三疑法。出禅波罗蜜门三。...(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境心,一如本净心。一道者,为一乘一如等,言其...(真言)阿誐那曳,火之义也。以最初之(阿)字为种子。以一切诸法本不生之故,即归于金刚之智体,誐是行之义,以诸...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嘉兴藏流通本)...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是什么分什么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你就要做相应的道德行为,...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一个人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佛菩萨...大乘佛法的特色菩提心 我们如果通达了佛法,必定会发愿普度众生,希望大家一定要发菩提心。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现各...
一个人修行佛法的过程,大概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结缘、正见、正修、正行。 正见对一切生命...
(第一天) 大和尚慈悲、常住的各位班首师父慈悲、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这次新加坡双林禅寺举行禅七,邀请本人前来...
居家,主要是针对在家居士,怎样建设佛化家庭。 居家者应该懂得治家之法,并要做好自己的角色,人是家庭的一个分子...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一位比丘来到佛陀的住止之处,恭敬地顶礼佛足后,退坐一旁,然后向...
佛眼见无量劫事,故自古及今,无所不见,又戒人妄语,必不自妄语以诳人,又戒人有我,必不自有我以夸人,故其言诚可...
七圣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七经 | 下篇:七圣财 |
供养佛菩萨之二种方法。(一)事供养与理供养,即以香花、灯明、饮食等物质供养,为事供养。以信心等之精神供养,为理...
阿毗跋致
行苦相
兴世
大威光大菩萨三昧耶
苦津
华严经三译
清辨
诸行性苦
三疑
一道无为心
火天真言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解深密经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认识缘起法而发起菩提心

修学佛法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净慧老和尚新加坡双林寺禅七法会开示

在家居士如何充实精神生活

离欲解脱大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