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Karipada,天名。译曰象迹天。见正法念经二十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入灭尽定前刹那极微的心念。...【无明缘行与取缘有差别】 p1096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十七页云:云何无明缘行?云何取缘有?答:无明缘行者,此显示...【立宗】 p0530 瑜伽十五卷七页云:立宗者:谓依二种所成立义,各别摄受自品所许;或摄受论宗,若自辩才,若轻蔑他...指以浅近平易之方式来讲说经典。系唐代以一般民众为对象而盛行之唱导(法会或斋会时,宣说教理开导众心)。此有一定...(术语)鹿栖于山,故曰仙。超绝于同类中,故曰王。佛三十二相中,以佛之足比于鹿王之膊。往生要集上末曰:仙鹿王之...(1247~1314)元代僧。俗姓赵。二十五岁从柏林寺之潭法师受学。住秦州(甘肃)景福寺,宣扬法相教义,声名远播。主...【和合不相离】 p0798 瑜伽六十五卷九页云:又若有聚,或麻豆等,或细沙等,为诸胶蜜及砂糖等之所摄持;当知此...(喻)佛对根机不同的众生,而说种种不同之法,有如医生对症下药一样。...【正解脱及正智】 p0505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七页云:经言学位,成就八支,无学位中、具成就十;何缘不说有学位中有正...(经名)梵网经,优婆塞戒经等说戒律者。玄义三下曰:戒经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又】谓菩...【唯识三十颂】 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三藏译。又作《唯识三十论》、《唯识三十论颂》、《三十唯识论》等。...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大方广佛华严经...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在讲净土宗的祖师简介,其实我要告诉大家,高僧呀,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呢?他是很孤独...
人生观,本是哲学名词,是指对于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个人对于处世的态度。可因各人所受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宗教...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缺失,病态的心理是一个世俗凡夫的正常现象。刚刚接触到佛...
我到清修院的时候,正是一个早晨。到了门口一叩门,里边出来一个小和尚。他的名字叫宗祥,看样子长得很聪明,很如法...
我今天的讲题是: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
从前,有人种了很多的棉花,如果过时不采的话,就会成色不好。到了收获的季节,那人就雇佣了很多人帮工,让他们晨夜...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
迦留波陀
【佛学大辞典】
上篇:迦柘 | 下篇:迦留陀伽 |
【无记及无漏业不感异熟】 p1097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八页云:问:何故无记及无漏业、不感乐受等异熟耶?答:诸无...
微微心
无明缘行与取缘有差别
立宗
谈经
仙鹿王
英辩
和合不相离
应病与药
正解脱及正智
戒经
唯识三十颂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

【推荐】人生观的四个层次
初学佛的误区

从此我步入了佛门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