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怨恨仇敌也。金光明经二曰:“邻国怨敌兴如是念。”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唧[口*留],为秀、就之反切语。不唧[口*留],即不秀不就之义。指不伶俐、暗昧不慧之钝汉。宗子京笔记载:“孙炎作反...亦名:从僧乞法五仪 资持记·释足数篇:“律中凡从僧乞法,并列五仪云,应至僧中,偏露右肩、脱屣、礼僧足、右膝着...(术语)天台有真俗二谛,藏通别圆四教之四种与别接通,圆榜通,圆榜别三种也。...为“通惑”之对称。指三惑中之尘沙、无明二惑。因系别教菩萨之所当断,故称别惑。菩萨教化众生,须通达如尘如沙、无...信者,信受。一切佛法,起原于信。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故信为入佛法之...梵语 sarvaja。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音译为萨婆若、萨云然。系三智之一。关于其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指心、意、识三者。心为梵语 citta 之意译,音译作质多,即集起之义。意为梵语 manas 之意译,音译作末那,即思量之...(术语)Bhikṣuṇī-khaṇḍa,四分律二十犍度之一。明比丘尼戒律之篇章名。犍度有聚之义,蕴之义。篇章之异名也。...行宗记·三十舍堕法:“佛弟子中有两须菩提,一王者种,一长者种即空生也。今此王种,故加天简之。以五百世中常生化...七种能使人转凡成圣的功德法财。宝积经说:云何圣财?谓信(信受正法)、戒(严持戒律)、闻(听闻正法)、惭(于己...(故事)达磨祖师折芦苇而渡江也。释氏通鉴曰:达磨至金陵,知机不契,遂去梁。折芦北趋魏境,寻至雒邑,止嵩山少林...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弘化社32分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法】 指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形的或是无形的,都叫做法,不过有形的是叫做色法,无形的是叫...
佛陀对待弟子的态度,就如老师对待学生一般,但是佛陀教导弟子的东西,不是数学或历史等这些课程,而是做人处世的方...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冬至节后,就把经都包起来,大家一齐进禅堂,打禅七,末了还要...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从前,战乱频仍,到处是难民。在长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安国禅寺,寺内仅剩一僧。一日,一落魄书生来到寺内,说自己带着...
这次,我们一行到浙江大学学习,我结识了一位学友,她是一位戏曲编剧。这位编剧跟我说起了她师傅的故事,让人感叹不...
原文: 又以愿门广大,贵在知先;观法深玄,尤应守约。知先则务生彼国,守约则惟事持名。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俱备;...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这个三界起火了。这个火的意思就是躁动不安,它是由过去的业力...
怨敌
【佛学大辞典】
上篇:怨贼 | 下篇:怨憎会苦 |
即十六种观法;出自观无量寿经。又作十六观法、十六想观、十六妙观、十六正观、十六观门。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
不唧
乞法五仪
七种二谛
别惑
信分
一切智
心意识
尼犍度
天须菩提
七圣财
折芦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佛学常见辞汇(八画)

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印光大师法语摘录之信愿篇
爱的分配法则

从小裁缝到大作家

不离秽土而生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