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达磨祖师折芦苇而渡江也。释氏通鉴曰:“达磨至金陵,知机不契,遂去梁。折芦北趋魏境,寻至雒邑,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凡十卷。青溪道士孟安排集。收于道藏太平部第七六二册。初唐时,佛道二教相互论争,本书为当时道教教理之集大成。本...(杂语)遍三千世界也。碧岩五十三则垂示曰:遍界不藏,全机独露。...罗睺罗,为释尊未出家时,与耶输陀罗所生之子。据杂宝藏经卷十载,耶输怀妊六年,于佛成道之夜始生罗睺罗。诸释迦族...(杂名)夏安居之初日也。圆觉经曰: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又作万善同归教。为南朝慧观及刘二者,分别各立之五时教中之第四。即以法华经为会三归一(开会三乘,同归一乘),...云何无染?几是无染?为何义故观无染耶?谓有染相违是无染义,乃至无诤有尔所量,无染亦尔,为舍执着离染我故,观察...梵名 Siddhārtha,巴利名 Siddhattha。乃释尊为净饭王太子时之名。又作萨婆悉达多(梵 Sarvasiddhārtha)、萨婆曷...(术语)称佛果。回向颂曰:我等所修诸功德,回向最上大悉地。...【六根无五寂静相摄受三种苦果】 p0315 瑜伽九十二卷五页云:复次于其六根、如前所说五寂静相、不寂静故;当知摄受...即戒定慧三学,修之便能得无漏道果。...闲,佛道修行有暇之境界;不闲,有八难等而无暇之境界。于人天趣中无障难者,称为诸闲;反之,堕于难处者,称为不闲...十善业道经...佛说疗痔病经...(印光大师校印本)...
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
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 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 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 故君子必慎为善。 行善不以名,一个真正做...
关于助念问题,我可以把我一次助念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二零零八年九月份我母亲往生的过程。她老人家活了八十三...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提法本身就有点模糊。你这个正念是指什么呢?如果你这个正念是指临命终...
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济公游记》这部电视剧,被济公的扶危济贫、为百姓解忧解难、打抱不平、除暴安良的精...佛教中常说的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
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大意是这位宰相感叹尘世浮沉恍如梦境...
折芦
【佛学大辞典】
上篇:折脚铛 | 下篇:投子 |
【释决择】 p1455 集论八卷十一页云:何等释决择?谓能解释诸经宗要。此复云何?略有六种。一、所遍知事,二、所遍...
道教义枢
遍界
诸释子以火聚验罗睺罗
夏首
同归教
无染
悉达多
最上大悉地
六根无五寂静相摄受三种苦果
三无漏学
诸闲不闲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欲望不可无休止

真行善不可为名,有发心才有功德

大安法师慈母往生记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求生净土者,亦需发菩提心

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何可怕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