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摄食界之略。三种结界之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中之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十地)及二圣(等觉、妙觉),合称四十二贤圣。此名称见...【八种悭垢】 p0077 瑜伽一百卷五页云:云何悭垢?谓八悭垢。一者、宿习悭贪,不串惠施悭垢。二者、现法上品顾恋身...梵语 catvāro varnāh,巴利语 cattāro vannā。又作西域四姓、四种姓、四姓种、四品人。指古代印度四种社会阶级...谓将得初禅定时,身中所生之八种感触。即:(一)动触,坐禅时,俄而身起动乱之象。(二)痒触,俄而身痒,如无置身处。...梵天之服,或梵行者之服。袈裟之异名。色界诸天行梵者,皆服此衣,行四无量。[法苑珠林卷五十三](参阅“袈裟”4...(术语)破安居也,不守安居禁足之制,出法界而外游也。行事钞上之四曰:准此结成者,从初去日即须劝觅安身处,若未...【心清净行五相】 p0356 瑜伽十三卷九页云:复次如经言:心清净行苾刍、于时时间,应正作意,思惟五相。乃至广说。...【十种自在】 p0110 瑜伽四十八卷十七页云:又此菩萨,于甚深住,极生爱乐。卽于如是法门流中,蒙诸如来,觉悟劝导...(公案)云门一日云:宗门作么生举令?代云:吽。见云门广录。...【四种言说依于三量】 p0462 瑜伽九十三卷十一页云:又卽依止四种言说,应知一切所依三量。若见若知二种言说,是依...(一)(602~675)唐代僧,为我国禅宗第五祖。浔阳(江西九江)人,或谓蕲州(湖北蕲春)黄梅人,俗姓周。七岁,从四...优婆塞戒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我这次到太原,见到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念了一辈子的佛,现在不念了。说学了这么多年佛,没找到一个正法,现在开...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
我们对言语的态度,就是从父母呼、父母命这几句开始做起。一个孩子连对父母讲话都不恭敬,他对别人也不会恭敬。这一...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常常以警告来阻止别人去获得。 她虽然出家受具足戒,但...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有很多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他正想细细道来,老和尚只是淡然...
问: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大安法师答: 百行孝为先,孝为成就道德人格的先决前提。母子天性相关,孝顺报恩乃人...在顺境中应怎么办? 我们遇到顺境,应当这么想:我家现在很富足,这一定是过去世布施得来的善果,今生我更慷慨施舍...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学佛或信仰佛教,就意味着要放下对世间一切名利和物质财富的追求,这样才能六根清净地去修行。...
食界
【佛学大辞典】
上篇:食前 | 下篇:食施获五福报经 |
以智慧比喻利剑,谓智慧能断除一切烦恼魔障,故称慧剑。据维摩诘经卷下(大一四·五五四中):“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四十二贤圣
八种悭垢
四姓
八触
梵服
破夏
心清净行五相
十种自在
云门举令
四种言说依于三量
弘忍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念了一辈子的佛,现在不念了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自私自利遭苦报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在各种境界中修福种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