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八忍之一。信忍上二界苦谛之理,将得苦类智之无间道智也。苦类智属于果。解脱道也,苦类智忍属于因,无间道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Devātideva,译曰天上天。佛未出家时之名。...(物名)鸣板之大者。禅林库司前之板曰大板。以其制比余堂之板为大也。见象器笺十八。...(术语)理智相对,智所属之法曰智界。犹云智门也,界者自性之义。差别之义。称胎藏界曼荼罗为理界,金刚界曼荼罗为...【我见熏习差别】 p0650 世亲释三卷十九页云:我见熏习差别者:由染污意,萨迦耶见力故;于阿赖耶识中,我执熏...【十一地】 p0104 入阿毗达磨论下二页云:地有十一。谓欲界,未至,静虑中间,四静虑,四无色,为十一地。欲界,有...(术语)Abhimukti,译曰信解。大日经疏三曰:有大信解者,此信解。梵音阿毗目底,谓明见其理,心无疑虑。下云深信...梵语 ?iksāpada,巴利语 sikkhāpada。意谓所学之处。一般指戒律。即比丘、比丘尼学习戒律时,所遵循之戒条,如五...位于日本奈良东南方。为日本修验道之圣地。北自金峰山,南迄玉置山,山区绵亘八千六百公尺。古代日本修验道者,皆登...指无疑净信之心、远离烦恼之无垢心、自性清净之心。又金刚经(大八·七四九下):“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九种加行】 p0092 瑜伽三十一卷六页云:云何名为白品所摄九种加行?一、相应加行。二、串习加行。三、无倒加行。...(术语)比丘为求名闻利养而持戒,为魔戒。止观八曰:久远劫来为魔所使,起于魔檀,为有报故。持于魔戒,邀利养故。...(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穴或是高空之处,我们都会在混乱中,而当拥有正见时,心就能完...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把你的业力现出一个相状,可能快乐的相状,也可能痛苦的相...
时常会想起一件事,感觉很不可思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那是在我初学佛的时候,大概是08年10月份左右的事,当...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虽不犯重,而犯轻罪,以非言说之仪轨故也。狂乱坏心。 你如...
三十年前,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那时,洗碗可不是件惬意的工作。在结夏安居时,所有比丘都回到了寺院,有时甚至有逾...问: 在学佛的居士身上,如何辨别护法和附体?居士们常讲自己的护法如何如何,这对居士自己和其他修学佛法的人有什...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要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大家在参禅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要起疑...
慈恩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村,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初名无漏寺,唐初荒废。...
苦类智忍
【佛学大辞典】
上篇:苦类智 | 下篇:苦觉 |
【[馬*犬]罗吠奢】 此云入。法界次第云:通称入者,入以涉入为义。根尘相对,则有识生。识依根尘,仍为能入;根...
提婆地提婆
大板
智界
我见熏习差别
十一地
阿毗目底
学处
大峰山
清净心
九种加行
魔戒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训练心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三声佛号的感应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正念让我们真正地活着
大安法师:如何辨别护法和附体

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