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禅源诸诠三曰:“空宗以分别为知,无分别为智,智深知浅,性宗以能证圣理之妙慧为智,以该于理智通于凡圣之灵性为知,知通智局。”同二曰:“智局于圣,不通于凡。知即凡圣皆有,通于理智。”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道家养生之术,柳文所谓服气是也。出抱朴子。佛教谓为数息之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布施摄是对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此咒能破邪法,能破魔军,饶益有情。...亦名:鬼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律中,非人者,鬼也。俗云鬼者,归也;无人不死,死皆归之。约律明趣,但说为三,...佛典中经常用以比喻劫期长远、不可胜计之譬喻有五,即:(一)草木喻,若将大千世界之草木皆寸斩为筹,每隔百年取一筹...(人名)毗罗胝子者,苦行外道。淘糟饮汁。拔发灰身。六师中之第三师也。...(仪式)皇帝诞日。诏选高德僧入内殿赐食加厚嚫。寻文起于后魏之间。多延上达徼福寿。唐自代宗置内道场。每年降圣节...亦名:袈裟入聚开制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明了论,受功德衣,着一披一,得入聚落,留一衣。四分衣法中,有五缘留...资持记·释自恣篇:“问:‘所以须坐草者?’答:‘自恣一法,异余众事,由是露过,求他诲示,必现卑逊。褥席坐具,...【阎浮提】 讹云剡浮,此云胜金。大论云:阎浮,树名。其林茂盛,此树于林中最大,提名为洲。此洲上有此树林,...(术语)又作克实。得实义也。取实体也。宗圆记三曰:夫言体者,有随名辩体,有克实论体。...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佛顶首楞严咒...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一个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行,那福报培起来。第二,要用恶劣的境界来磨练自己。 虚老说...很久以前,有个非常富有的人,虽有万贯家财,但心地仁慈善良。 有一天,他去市集买东西,见到有人在卖一只受了伤的...一个青年背著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仔细思考的问题,而在古人看来,与至亲交往,理应记住《礼记表...
《地藏菩萨本愿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是佛陀为母亲所说的一部佛经。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的情绪,就会真正地导致你身体的严...
题记: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这一天,寒梅落尽把冬了,衔春的燕想归巢。这一夜,烟火光彩耀眼,鞭炮声震耳欲聋...问: 佛教说善有善报,为什么我一生做好人,婚姻还是不幸福? 了幻法师答: 这是一个被经常问到的问题,提问者往往...
知与智之别
【佛学大辞典】
上篇:知殿 | 下篇:知道者 |
抑止,压制之意;门,法门、教法。即指佛为抑止众生为恶,故暂将其慈悲心隐藏不显,而说凡作恶者不得往生之教法。无...
胎息
四摄法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
非人
大劫五喻
毗罗胝子
内斋
三衣入聚开制
自恣须坐草
阎浮提
克实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富人和动物的奇缘
放下包袱,生命可以不必如此沉重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这几种人最适合修地藏法门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