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戒之二方面也:一、止持,止者制止,制止身口意,不为诸恶行,故曰止。五戒八戒等是也。依止而保持戒体曰止持。二、作持,作者造作,策励身口意,造作诸善业故曰作,如说戒安居布施礼拜等是也。依作而保持戒体曰体持。见行事钞持犯方规篇。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大乘补特伽罗者,谓住菩萨法性若定不定性是利根,为求解脱一切有情,发弘大愿修无住处涅槃意乐,以菩萨藏为所缘境,...亦名:像金饰床受畜开制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八者(像金饰床),佛不开者。善见云,不得捉一切谷,除米。若施器...(一)胡语褒美之义。据朱子语录载,东晋王导尝谓胡僧曰兰奢待,即胡语之褒誉。或谓兰奢,即兰若,梵语为空静、闲寂之...【不律仪】 p0320 俱舍论十四卷十页云:依何边际,得不律仪?颂曰:恶戒无昼夜,谓非如善受。论曰:要期尽寿,造诸...指“于之二谛”与“教之二谛”。系三论宗嘉祥大师吉藏所创之说。历来诸经论与各家所说之真俗二谛,有二种、三种、四...巴利名 Cūlavajsa。又作小王统史。锡兰有关王朝与佛教之编年史,为大史之续篇。锡兰学者原将大史与小史合编,统称...(故事)佛将成道时,四天王来各献青石之钵。佛受之,以四钵重叠,按为一钵,故钵有四际,惟佛用之。弟子不许石钵。...(物名)旃檀耳之略。耳者茸也。佛于最后之斋食受之而涅槃。...(植物)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于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龟本无毛,兔亦无角,然龟游水中,身沾水藻,人视之则误认水藻为龟毛,又如误认直竖之兔耳为兔角;故诸经论每以“龟...即分别有为事相之智。在凡夫为虚妄的计度分别之智;在佛为后得之权智。 p1317...僧伽吒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
你得至心念地藏菩萨,把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转成一致,你就是地藏菩萨,才能达到这种殊妙的境界。 为名闻、为利...有个人不小心弄丢了针,实在找不到了,他突然看到家中放着的一根铁棒,于是,他突发灵感,拿着铁棒来到河边,找了块...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大安法师答: 信愿称名的净业行人...
有些人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家庭和谐,却总是满心烦恼,满面愁容。问他们为什么烦恼,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为前途,为...今天是2012年的第二天,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祝与会的各位大德新年吉祥,万事如意,佛光照亮世界,法喜充满乾坤,人...
有人说,身布施的功德大,有的居士每天在寺院干活,但是念经的时间相对少了,这样做对吗? 这种说法啊,身布施和我...
昔日佛陀开示:诸佛为度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实而不灭度,常住此说法。为使弟子们更深入体会此理,继而以故事善巧...你们来山上打佛七,过七天的出家生活,已经吃素的当然好;没有吃素的,在这边吃七天素,口干净了,肚子也干净了,但...
二持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二食 | 下篇:二相 |
【世俗见如来及胜义见如来】 p0517 瑜伽十九卷五页云:谓如有一,体是异生,未断虚妄分别欲贪;观见世尊、具三十二...
大乘补特伽罗
畜像金饰床开制
兰奢待
不律仪
于教二谛
小史
石钵
檀耳
菩提树
龟毛兔角
分别智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心力跟地藏菩萨妙定相合,所求之愿都能满足
针丢了之后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人生是自己的,不用活给别人看
净慧法师寄语2012

在家诵经而不护持寺院,已经在谤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