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爱有二种,一欲爱,凡夫之爱着也。二法爱,菩萨已上之爱乐善法也。此法爱又有二种:一小机之爱涅槃者及菩萨未断法执而爱善者,此法爱必当断之。二如来之大悲,亦云法爱,是无上之真爱也。圆觉经曰:“善能归悟刹,先去贪瞋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同注曰:“法爱者,爱涅乐也。”仁王经中曰: “顺逆法爱无明习,远行大士独能断。”同良贲疏曰:“顺道法爱者,爱善法也,婆沙论中名善法欲。”涅槃经五曰:“爱有二种:一者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愍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真解脱。”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Haribhadra。为八世纪中叶之印度学僧。出身于刹帝利阶级。于德瓦巴拉王(梵 Devapāla)之世,出家为僧,博通...【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尽...指变易生死之身的四项异称。变易,因移果易、前变后易之意。唯识宗以圣者改易分段之身(指具有色形区别及寿期定限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慈恩传》,十卷,唐慧立本,彦悰笺,成于武周垂拱四年(688)。本传详述唐玄奘法师...梵语 moha, mūdha。又作痴。愚痴之意。为心所(心之作用)之名。谓愚昧无知,不明事理之精神作用。俱舍宗视为大烦...即禅林夏安居时,结夏至解夏三个月间之中间日。夏安居始于五月十五日(旧历四月十五日),称为结夏;终于八月十五日...【优昙钵罗】 此云瑞应。般泥洹经云:阎浮提内有尊树王,名优昙钵,有实无华。优昙钵树有金华者,世乃有佛。施...提挈之意。即导引后进之人。据大唐西域记卷七载,阿难陀在摩揭陀国林中经行时,见一沙门讽诵佛经,章句错谬,文字纷...(譬喻)譬佛于牛曰牛王。...圆融的行持,也就是称性而修,于事毫无执著,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修一法,即是修无量诸法,生极乐净土,即是生...梵名 Ratnavarman。意译宝铠。系佛陀过去世为迦良那伽梨(意译善事)太子时之父王。据贤愚经卷九善事太子入海品所载...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佛说出家功德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你懂得禅的智慧,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用,随时随地都可以用,甚至马上就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来。 比如说,在...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样样俱全,在佛法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 所谓的魔法,魔...
有一次,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状。说寺里的僧人把偷偷把常住的钱拿出去盖庙。老和尚就跟告状的弟子说:他干嘛不多拿...佛法僧三种为什么称为宝呢?因为他是指示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解脱系缚,得大自在的导首,极为尊贵,如世间的珍...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条路上经过,看见马祖大师躺在路中间睡觉,于是喊道:老师,请...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就是源于这样一件事: 世尊在毗舍离国的时候,有位迦兰陀村...
佛陀率众游化至毘耶离城,城中有一长者名维摩诘,虽身为在家居士,却「奉持清净沙门律行」,智慧超脱。佛陀知道维摩...
法爱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鼓 | 下篇:法爱梵志 |
(人名)Saṅkaraācārya,有名之印度教复兴者。纪元约七百八十九年顷,生于南印度之摩腊盘。嗣甘把里腊 Kumāril...
师子贤
佛四无畏
四种变易身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痴
半夏
优昙钵罗
提撕
牛
圆行
勒那跋弥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一美元的智慧

大乘佛法「大」在哪儿

佛门里的平等、宽容大度
佛法僧为什么称为「三宝」

仗佛慈力,于此了生死大事
已伸不收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