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Icchāntika,为无成佛之性者。旧称,一阐提。译言不信。是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五曰:“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 同五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同十九曰:“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同二十六曰:“一阐名信,提名不具,不具信故,名一阐提。”涅槃经疏十曰:“古来云:阐提具含众恶,不知的翻,唯河西翻为极欲,言极爱欲之边,此即于总恶之内,取一事为翻。例如涅槃名含众德,亦无的翻,而翻为灭度者,亦是总中取此一事为翻。”新称,一阐底迦,译曰乐欲,乐生死之义。又作一颠迦。楞严经六曰:“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长水之义疏曰:“一颠迦,即断善根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云何病苦?病谓头痛。眼痛耳痛。鼻痛舌痛。面痛唇痛。齿痛腭痛。喉痛心痛。风病嗽病。气病噫病。癞病痔病。痢病麻病...(术语)四食时之一。三世之诸佛皆以午时为食,名曰法食时。午过则为非时也。...又作悭执定。谓于“定”中见种种异境,以为殊妙而取着之。[大日经疏卷六] p2943...(仪式)讽经供僧也。...子题:嫌、骂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 嫌 ,谓面见,不闻处,言有爱恚怖痴也。 骂 ,背面耳闻于不见处而设骂也。...【三种律仪】 p0182 俱舍论十四卷一页云:此中无表,略说有三。一者、律仪。二、不律仪。三者、非二。谓非律仪非不...(仪式)言简略之佛事也。语不多,立地而成之谓也。虎关之十禅支录序曰:予考订古今禅册,备十门:一曰开堂;二曰上...梵语 dvāda?āvga。(一)十二支缘起之略称。即十二因缘。(参阅“十二因缘”337) (二)印度耆那教经典。西元前三世...指戒律、禅定与智慧。据翻译名义集卷四谓,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学此三法可达无上涅槃,故称...指唐代善导为解释观无量寿经所分列之五段科节,即:(一)序分,(二)正宗分,(三)得益分,(四)流通分,(五)耆阇会分。...【转变】 p1407 此十八变中之转变也。瑜伽三十七卷三页云:转变者:谓佛菩萨,依定自在,若于其地,起水胜解;卽令...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世间每一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有的人谦虚自卑,有的人自大贡高傲慢。有些是有才能智识学问而不显耀,有的人空腹高心...
先修四加行 你说求上师、求灌顶,受这个灌顶、那个灌顶,我给大家略略说密宗次第。如果你想受灌顶,没有先修四加行...
居士经商,既无大劳,又极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佛弟子经商,当然也非常辛苦。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呢?既无大劳...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也比较近,公元17411810年。他所住持的寺院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问: 请问如果没有进佛门的人,也就是说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大安法师答: 虽然没有进行形式上的皈依...
今天人们都在寻找保护自己的方法,尤其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时时都有可能遭受天灾人祸,比如空难、车祸、传染...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乐既谢灭,不动真定,与舍俱发。此时行...
君子之德,益及子孙。今日之贵,昨天之功。 大千世界,有善有恶。有人得福,有人受业。有人种德,有人破德。但是,...
一阐提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愿建立 | 下篇:二种一阐提 |
凡四卷(或二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作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圆觉经略疏注、圆觉略疏、大方广圆...
病苦
法食时
我慢定
讽供
嫌骂
三种律仪
立地
十二支
戒定慧
观经五分
转变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过与不及

梦参老和尚略说密宗次第

居士经商不得贩卖刀网等伤生之具

彻悟祖师一生的行业
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放生是我们生命的最佳保障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