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同一类之机缘,同一种之因缘也。妙玄一之上曰:“一根一缘,同一道味。”大集经三十八曰:“行住坐卧,常系一缘。”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依奢摩他毗钵舍那立四种道,或有一类已得奢摩他非毗钵舍那,此类依奢摩他进修毗钵舍那,或有一类已得毗钵舍那非奢...(术语)一业因也。同一之业因也。俱舍论十七曰:一业引一生,业能圆满。一业引未来世一生之意。...【道转依】 p1237 杂集论十卷十五页云:道转依者:谓昔世间道、于现观时,转成出世;说名有学。余有所作故。若永除...(术语)佛舍利也。界者分之义,此为佛之身分,故谓之身界。会本文句记六曰:塔藏身界故,供者福大,不同殿堂形貌安...即留多寿行与舍多寿行。(一)留多寿行,乃阿罗汉为饶益众生、久住教法而舍福延寿之法。阿罗汉或于僧众、或于他人,布...(一)位于江西抚州府金溪县西北方约二十九公里处。又称疏山。山中有疏山寺。疏山原为唐代隐士何仙舟之隐栖读书处,称...(杂语)法苑珠林三十五曰:畜生中云何知有宿命?答如婆娑论中云:昔有一女,置儿在地,缘行他所,时有一狼将其儿去...印度佛教与商人阶级向来深具渊源。最早布施食物予佛陀者即是提谓(巴 Tapussa)、婆梨迦(巴 Bhallika)两商人。佛...又作十使、十见、十大惑。即十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见等六随眠中,分见随眠为五见,即有身见、边执见、...(经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之异名。三卷,唐法全在青龙寺译出。大...【具大悲】 p0823 瑜伽八十二卷十六页云:具大悲者:谓能拔济无量众生,多苦法故。...八大人觉经...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唐朝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将郭子仪,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唐肃宗即位时,又配合回纥兵收复了...
来示云,时当末法,彼邪见魔党,往往身泰体健。而正信之士,反致多病多恼。岂非定业使然,有令人太息不置等语。森殊...弘一法师曾在他的专著中提到:作为出家人,应该做到静察己过,勿论人非。要知道,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最痛恨的就是谈...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佛,到了临急濒危才呼喊佛号。俗语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急抱佛脚...
末法时期,学佛的路上,有种种的困惑。学佛很久了,感觉没得到什么感应。精进念佛,到底能不能够往生?知道自己业障...
修学佛法的次第依次为 :第一、深信因果,第二、亲近善知识,第三、听闻正法,第四、如理思维,第五、如法修证。其...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夜六时,你那个戒定慧还在不在?这话头是不是看了?能不能看一...
自从佛陀创教后,僧团逐渐形成独特的组织和制度,传入中国之后,东晋.道安大师制定了中国佛教第一部僧制亦是清规的...
一缘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灯 | 下篇:一机 |
【眼识界】 p0998 法蕴足论九卷十七页云:云何眼识界?谓眼色为缘所生眼识。此中眼为增上,色为所缘,于眼所识色,...
四种道
一业
道转依
身界
二寿行
疏山
五百生怨
商人
十随眠
青龙寺仪轨
具大悲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大悲咒注音版
何为傲慢

因果复杂,肉眼凡夫不能明了
静察己过,勿责人非

不信佛念佛,自恃聪明者可悲

【推荐】地藏占察忏完整仪轨

十法界皆不出因果之外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