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对学者之称。作大小乘学者,故云学者。反是则曰非学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tri-sāhasra-mahā-sāhasra-loka-dhātu,巴利语 ti-sahassī-mahā-sahassīloka-dhātavo。系为古代印度人...四教仪云:一明三世十二因缘者,过去二因,现在五果,现在三因,未来二果。 一、过去二因 谓无明、行。 二...谓当前五识现起时,意识一定随同俱起。...【二十二天上下相去量】 p0044 俱舍论十一卷十四页云:所说诸天二十二处,上下相去,其量云何?颂曰:如彼去下...(名数)因明三十三过中因有十四过,四不成六不定四相违是也。...(动物)阿弥陀佛,为鱼济度人。又,释迦如来修菩萨行时,尝往海中见海中鱼,巨细相吞,自没足于海,大鱼得饱,小鱼...梵名 ārya-varman。新罗僧。生卒年不详。唐贞观(627~649)年间,为追求正教及亲礼释尊圣迹,乃远涉中印度,止于...喻指妄想。妄想缠缚吾人之心,故称心缚。楞伽经卷二(大一六·四九六下):“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 p1410...【现行不与取罪】 p0955 瑜伽四十一卷六页云:又如菩萨、见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恶;于诸有情,无有慈愍,专行逼...(人名)Saṁgha-varti,译曰众现。罽宾国之僧,符秦建元十七年来关中,与道安等共译出阿毗昙毗婆沙。见高僧传一。...【非随有转法及非有为因法】 p0721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非随有转法及非有为因法云何?谓无漏法。...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德。诚明互彰,便可参赞天地、化育万物。有真诚心,自然会找到...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家里怎么还有人生病,怎么还会死人?你怎么就一点也不慈悲我?...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适由山转来汝书,知汝父将欲去世。须知人生百岁,亦有去日,切不可作无益之悲伤。但宜...日本禅师明庵荣西(公元11421215),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淳照十四年(1187)两次来中国学禅,终于心开得悟,得...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我们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是毫无意义的修行。我们列举其中四个: 第一、不能对治四根本...问: 现在往往是事先没有准备,发现亡者断气之后才开始助念,常常也能见到一些效果,但是我们不敢肯定是否往生。如...
那么在十方如来一念的清净涅槃的心中,佛陀的心情是怎么样呢?他是怜念众生,他经常的去悯念一切的凡夫众生,那种情...
非学者
【佛学大辞典】
上篇:非器 | 下篇:非学世间 |
1、道理上的迷惑错误,如迷惑于四谛的道理是。 2、根本无明之惑,能障碍和覆蔽中道的道理,使中道的道理不能显...
三千大千世界
明十二因缘因果
五俱意识
二十二天上下相去量
四不成
鱼
阿离耶跋摩
心缚
现行不与取罪
僧伽跋澄
非随有转法及非有为因法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临终注意事项
荣西法师卖佛「金装」救饥民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